“抗疫日记” 媒体人参加志愿服务记录鲜活故事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经过一夜奔波,队员们在当天下午被派到西柯镇银祥工业区的核酸采样点……‘我们有经验,我们先上,其他人边看边学’。上场后,队员们‘老带新’,之前参加过信息录入的志愿者先上场,未有实操经验的队员一边协助扫码,一边观摩学习,老手们耐心教导,配合默契。”
这是集美区委宣传部派出支援同安抗疫的17名志愿者共同书写的《抗疫冲锋队日记》中的一段内容,朴实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媒体人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坚定信念。
“作为媒体人,每天我们都利用休息时间发回一线手记。”作为志愿者,同时也是集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妮妮告诉记者,参与一线抗疫,除了帮助别人,还能够获得更多鲜活的故事,有利于媒体人成长,这也是与她一起前来同安的集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林小芬、陈艺红、黄晓燕、董春超等同事的一致观点。
在核酸采样点,他们在严格高效录入信息的同时,其中不少人还发挥懂闽南话的优势,积极帮助一些不太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引导他们填写核酸采样信息登记码。“老人家听到闽南话会觉得亲切,这样更易于沟通。”郭妮妮说。
奋战一线 瘦瘦萌妹子成为防疫“钢铁战士”
9月22日凌晨一点,接到集美区检察院关于紧急抽调人员前往支援同安区的号召后,1994年出生的苏萌想都没想,即刻报名。当天凌晨四点半,她在集美区政府门口,与其他志愿者一同乘车赶赴同安。当日早上六点,行李都没放的苏萌被安排到大同街道后炉社区福佳斯广场,开始核酸采样筹备……
和苏萌同样奋战在同安区的集美区后援干部队伍一共有803人,他们里面有老师、有事业单位干部、有国企干部、有机关工作人员……这支来自集美区的后援干部队伍,席地打通铺,援助同安核酸采样,一干就是一个多星期。
对戴着近视眼镜、瘦瘦弱弱的苏萌来说,最难的就是晴热天气下、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防护面板,气呼出去,镜片就模糊了,加上汗水不时从头上顺着眼角流下来,流进眼睛里,几个小时下来衣服裤子湿透了,眼睛奇痛无比,但为了完成工作,再痛都得忍着。苏萌告诉记者,自己是响应号召来支援的,不能在一线把自己当娇小姐,再苦再累都得坚持下去。
(文/记者 朱道衡 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杨心亮 余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