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侨房遗产怎么管?厦门思明法院率先适用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破解侨房管养难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1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日,思明法院民一庭根据最新民事案由规定,依法适用特别程序,审结一起涉侨房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案件。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该法院审结的首起指定遗产管理人案。

在该案中,魏姜氏遗有祖宅一处,其育有子女四人。魏某甲、魏某丁早年侨居海外,现生死情况及子孙沿嗣情况均不明朗;魏某乙也是华侨,但遗有子孙多人居住漳州市;魏某丙照料晚年魏姜氏居留厦门,并在祖宅居住延续三代。因魏姜氏继承人众多,且多人散落海外情况不明,魏姜氏身后遗留祖宅的析产确权困难重重,继承纠纷已历经两代人均未能妥善解决,家族各支继承人就祖宅的管养维护问题纷争不断,实际居住在内的魏某丙后人也因无法定身份而在维护祖宅时处处受到制约。

民法典创设遗产管理人制度后,魏氏家族在国内的继承人提起申请,请求尽快确定祖宅的遗产管理人,以避免祖宅年久失修,大部分继承人的利益遭受侵害。

思明法院受理案件后,充分调查、联系,追本溯源,并在魏某乙、魏某丙后人争当遗产管理人的情况下,引入“竞标”机制,令争当遗产管理人的各支继承人分别阐述管理遗产的有利条件、能力水平和具体方案,由法院根据最大限度尊重被继承人遗愿、最大限度发挥遗产效用的基本原则,最终一审判决与魏姜氏较为亲近、对祖宅感情较为深厚、对祖宅及周边环境较为熟悉的魏某丙一支后人担任遗产管理人。

承办本案的法官指出,闽南不少涉侨房产在落实侨房政策后仍然析产确权困难,因此长期处于管养维护的搁置或争议状态。思明法院民一庭巧用民法典全新创设的遗产管理人法律制度,创新具体适用机制,妥善解决了涉侨祖宅的管养维护问题,充分彰显了民法典以人为本、物尽其用的价值追求,为侨乡历史建筑的司法保护树立了“思明样本”。(记者 谭心怡 通讯员 思法宣)

相关新闻
话说民法典|业主可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吗?

台海网6月16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小林居住于某小区,近日,他发现楼上住户将住宅改造成瑜伽馆开班授课,导致非本单元人员频繁进出,影响小区安全。同时由于音响音量过大,影响小林正常休息,扰乱了住户的正常生活。楼上住户有权将自有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吗?   □解析   北京德恒(福州)律师事务所阮宇婷实习律师解析:业主将住宅改为商业用房属于违反法律规定...

厦门湖里区法院适用民法典规范宣判首例隐私权纠纷案审结

台海网6月16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房东嫌租户养的猫扰民,便擅自开房门将猫抓出,被租户起诉了。近日,湖里区法院审结了一起隐私权纠纷案。该案是湖里区法院在民法典正式实施后,依法适用民法典规范宣判的首例关于隐私权纠纷的案件。   2019年5月,赵某与张某签订了公寓租房合同,约定张某将位于湖里区某社一房屋出租给赵某居住使用。今年1月6日晚,张某打电话给赵...

以案说法|福州:买房送“花园” “好事”不靠谱

台海网6月9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去年,刘先生到某楼盘看房,售楼处业务员推荐了一楼房屋前附带绿地花园的部分户型,称花园使用权归一楼业主所有。刘先生很满意,决定买下该房产,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时还与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楼花园使用协议》,载明“该幢一楼所属阳台外草坪花园使用权归一楼业主所有(无产权)”。   今年交房时,刘先生发现所购的一楼房...

全国首份《民法典》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出炉

台海网6月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5月28日,在《民法典》颁布一周年之际,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律传播研究中心与法智融媒联合发布全国首份《民法典》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由厦门大学法学院郑金雄教授带领厦门大学法律传播研究团队开展并分析,调查对象涵盖34个省级行政区的非法律职业从业人员和未接受过法学专业教育人士,旨在全国范围内了解社会公众对《民法典...

话说民法典|买房“跳单”仍应支付中介费

台海网6月2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男子赵某计划购买一套婚房,遂找到某中介公司,委托其帮助寻找合适的房源。双方签订《购房委托协议》,约定赵某委托该中介公司提供房源及看房、中介服务,购房成功后赵某支付合同约定的报酬。   协议签订后,该中介公司为赵某提供了一套合适房源并多次带领赵某实地看房。事后,赵某私下通过朋友打听到房主的联系方式,绕开该中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