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9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3月1日是《反家庭暴力法》实施5周年。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妇联提交提案,建议公安部门在110报警系统中将“家庭暴力”单独列项统计,从而督促基层执法人员规范性执法。因此,“反家暴”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针对厦门的反家暴工作情况,近日,记者采访了思明区妇联反家暴服务中心“和合之家”负责人戴仕梅,针对“家暴”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数据】
法律出台5年求助人增多
2015年3月,由思明区妇联发起,厦门首个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形式联合相关部门成立的思明区反家暴服务中心“和合之家”(以下简称“和合之家”)启用。戴仕梅说,中心集家暴行为的预防、制止、救助以及对婚姻家庭的教育与修复功能为一体,对有需求的家庭提供24小时热线援助。
5年来,“和合之家”接到的反家暴咨询不降反升。以近三年的数据为例,2018年,思明区妇联反家暴服务中心共接待婚姻家庭纠纷案件211件,其中家暴案件62件,占29.3%;2019年,共接待婚姻家庭纠纷案件187件,其中家暴案件56件,占29.9%;2020年,共接待婚姻家庭纠纷案件126件,其中家暴案件41件,占32.5%。综合数据,近三年来,“和合之家”接到的家暴案件占比30%。
戴仕梅觉得这是好现象,一方面说明被施暴者懂得寻求帮助,这是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接到他人替被施暴者咨询的案例增多,也说明社会责任感增强。而心理咨询师的干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2018年至2020年,共接待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类案件524起,成功调解473起,成功率达90%。
【案例】
全职妈妈被家暴寻求法援
去年5月,“和合之家”接到吴女士的求助,称遭到丈夫家暴。她向工作人员哭诉,结婚20年来一直全职在家,丈夫脾气暴躁,有时一件小事就会动手打她,甚至扬言要杀她,但她从没报过警。她向娘家人求助,但是家里人都是劝和不劝分,她看到网上“拉姆”事件后,内心十分恐惧,于是想到了向政府求助。
工作人员详细分析了施暴原因,发现存在“代际遗传”情况,施暴者的原生家庭也存在家暴现象,且对家暴认为理所当然,经工作人员努力劝导也很难改变他的想法。经过工作人员前后15次的调解,并帮助吴女士寻求法律援助,最终吴女士顺利离婚并拿到了经济补偿。
戴仕梅说,根据他们接到的案例分析发现,家暴分为身体家暴和语言家暴,且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大于常住人口,另外家暴与教育程度关系并不大,有的高学历人员因原生家庭或精神疾病影响也会出现家暴情况。
【呼吁】
对施暴者强制心理治疗
“执法部门对于一些家暴情形无法采取强制措施,因此无法形成震慑作用。”戴仕梅呼吁政府能够出台对家暴实施细则,一方面督促基层执法人员规范性执法,另一方面能够对施暴者进行强制心理治疗。
戴仕梅表示,把目睹和亲历家暴的未成年人纳入心理帮扶行列,防止“代际遗传”。想要从源头上开展反家暴工作,就要从娃娃抓起,让反家暴从幼儿教育开始。另外,也可以借鉴外省市的“社会原谅制度”,让施暴者参与社会公益工作,达到一定的小时数才能被谅解。
(记者 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