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发祥地湖里焕发活力。
台海网8月2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那时候,出门全靠走路,上班走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要一个小时,沿途都是水稻农田,还有吃草的牛……”75岁的湖里兴华社区居民陈凤娇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来厦门工作时的情景,很是感慨。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40年来,湖里区充分发扬“敢拼会赢”的精神,不懈奋斗、先行先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高素质、高颜值的中心城区。1988年,湖里区的GDP是0.22亿元,2019年已达1297.29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年前,陈凤娇在龙岩漳平当老师,爱人在厦门,时任三航六公司机械队队长。“他们一来就平土地,就在现在的兴华社区、湖里大道。”陈凤娇说,每到寒暑假,她都会来与爱人相聚。
当时没有通自来水,建设者只能跟着村民用井水。原本井水只是供应村民,一下子多了三四百号人用水,井水不够用。1982年,陈凤娇调来厦门,筹备三航六公司幼儿园并担任园长。后来,三航六公司打了一口大井,定时抽水、供水。“供水的时候,我们一般在上班,就叮嘱孩子记得储水。可孩子哪里耐得住性子等水来,有时候提前把水龙头打开,自己就跑出去玩,等我们回家时经常是‘水漫金山’……”
如今,用水问题成往事。陈凤娇和80岁的爱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经常乘坐便捷的公共交通,到处逛公园。疫情发生之前,她经常参加合唱团、舞蹈班培训。两个孩子就住在附近,她经常在儿子家住几天,去女儿家待几天。
陈凤娇的孙女是一名老师,前年去宁夏支教。通过手机,陈凤娇可以知道她什么时候上飞机、到哪儿了。这是三四十年前陈凤娇没想过的。她说,当年,儿子去福州出差,原本说三天回来,结果三天后还是没回来。她不知道怎么联系儿子,只能硬生生地等了一周,才把儿子盼回来。
【链接】
东部旧村改造
为发展腾空间
近年来,湖里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市各区中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湖里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挑战,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双双转正;市对区考核10项主要指标中9项超过全省增速,其中6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招商引资实绩竞赛综合排名全市居首,在谈项目数、高能级项目数和落地项目数、落地率、投资额均位列全市第一。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征迁释放出的发展空间。湖里东部旧村整村改造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23个整村签约,12个整村拆除。今年已完成房屋签约233万平方米,房屋拆除210万平方米,提交用地1433亩,为“岛内大提升”腾出发展空间。
2015年-2020年,湖里区已建安置房项目金林湾花园A区、枋湖雅苑(金枋至尊)、蔡塘安置房、上湖洪塘安置房、薛岭旧村改造安置房,可提供房源4879套、停车位4146个。目前,乌石浦花园、乌石浦花园二期、高林安置房一期、枋湖安置房、钟宅南苑、东宅安置房、美仑花园一期等13个在建安置房项目,将提供安置房房源约1.42万套。
(文/记者 汪燕妮 图/陈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