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产业兴旺、投资环境优越,成为众多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土。图为集美新城核心区。(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台海网5月2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厦门、集美有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对人工智能产业非常重视,我们把包括世茂集团等在内的许多合作伙伴、相关联板块都引进来,持续扩大生态圈。”在4月29日厦门市举行的重大招商项目集中“云签约”活动上,新落户集美的云茂互联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副总裁陆阳这样点赞集美。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城市环境,更有优质的产业生态、便利的投资环境——“高素质高颜值”的集美,是众多企业家青睐的投资热土。一年多来,集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转化为对标一流、奋勇争先的不竭动力,紧抓“岛外大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精准滴灌和“保姆式”惠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以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引才留才,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把脉发展难题
实行“一企一策”
疑难杂症“对账销号”
“1月7日完成项目选址,紧接着受到疫情影响,但我们和集美区通过线上办公、视频会等方式一直保持沟通,一个月不到就完成了建筑主体设计。”5月15日,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在集美落成投产,看着车间里第一台PC完成组装、调试并下线,神州数码信创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梁旭说。
从选址到动工仅用30个工作日、从动工到投产仅用2个月,再次刷新了“厦门速度”。梁旭告诉记者,3月初,项目克服了重重困难正式动工并进行厂房内装,“其间,集美区、安仁产业园的业主单位集美国投公司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加班加点抢工期。此外,项目厂房标准较高,相关技术要求给内装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最后厂房能按时交付,确实很不容易。”
“哪里有问题,服务就跟到哪里”——集美区坚持问题导向、靠前服务企业,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联系辖区重点企业,一线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一企一策”,为投资者提供“零距离”服务。
今年是全市“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为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集美区建立健全“工作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高效工作机制,在原有 “369”招商工作机制基础上创新“1+N+1”闭环机制(即“1个领导小组+N个工作机制+1周1调度”),紧盯重点、难点问题,“一企一策”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所有疑难杂症“对账销号”、完成闭环。
着力产业升级
整合各方资源
服务企业转型发展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陷入停滞状态。而在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与集美区“首席技术顾问”、集美大学教授许志龙合作的多项产学研攻关项目实现了再次升级,探索电源模块智能检测设备研发,提高产品智能检测精准度。
“首席技术顾问”,是集美区去年初推出的一项全新制度——发挥文教区优势,鼓励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人才(团队),到集美区企业担任首席技术顾问(团队),每月给予最高1.5万元团队津贴。这一给力的政策共促成了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36名教师、研究员与辖区9家企业在生物识别、生产设备自动化等多个领域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推动科技服务产业转型。
一年多来,“首席技术顾问”发挥专业优势,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克难题,帮助企业改进了21项工艺和装备,解决了16项技术难题,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为减轻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今年2月,集美区勇于创新,主动化危为机,推出集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功能的“一站式”线上平台“集美i企宝”,运用智能化、数据化手段指导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线上招商政策兑现、供应链招商、增资扩产、空置招租等多项服务。
此外,集美区积极引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助力辖区企业整合资源,让企业省时、省力、省心,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支持。比如,从台湾引进的生产力中心、中科院计算所为企业把脉问诊,带动转型升级;中国高校(厦门)科技转化中心、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华为的软件云和工业云、云知声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与政府部门牵手,由后者采购服务、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