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曹先生(右三)介绍百年老厝的修复故事。
台海网5月2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在街巷中感受睦邻亲情,在连心亭里聆听乡音乡情。昨日,思明区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大家走进中华街道仁安社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参观考察。红色小巷的一个个基层治理案例获点赞,一个个温情故事感人心。
这里小巷纵横交错,仁安社区党委因地制宜,打造“近邻厝边、家和人安”的党建工作模式。党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发挥邻里亲情,大家视小巷为家,自觉自发维护小巷环境、扮靓小巷氛围;以邻里为亲,你搭把手、我出点力,邻里互帮互助、充满温情。
【亮点① 小巷党支部】
在5个小巷成立党支部 以党建助推小巷自治
■连心亭里,党员居民聊着国事家事大小事。
在苏厝街街心公园的连心亭,老人们正在聊着最近关系每一个厦门人的事——厦门市民卡(社会保障卡)的换发。吴厝街小巷党支部书记陈琦说:“大家每天都来这里泡茶、聊天,国事家事大小事都聊。”
连心亭,既是党群议事亭,也是小巷的户外调解室。社区哪里可以改进,谁家有困难需要关心,都在这里交流。前段时间,党员江惠珍夫妇就在这座亭子里调解了一起因祖厝归属产生的家庭矛盾。
2013年,在苏厝街小巷党支部的努力下,荒地变成了这个公园。去年,在“双报到”单位区直机关党工委和区市政园林局的推动下,公园进一步改造提升,党员、居民和共建单位共同认领了绿化养护。这正是社区党委不断壮大社区共治的队伍,引发良性循环的真实写照。
面对老城区无物业小区的管理难题,仁安社区将支部建在小巷里,先后成立石壁街、苏厝街、本部巷、盐溪街、吴厝巷5个小巷党支部,以小巷为阵地,发挥熟人社区优势,变劣势为优势,以党建助推小巷自治。
同时,善用“近邻”单位共建资源,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开展服务;小巷党员、热心居民组成“小巷和事佬”“治安巡逻小组”等自治小组,环境卫生、帮扶救助、邻里纠纷等问题得到了化解。越来越多力量的注入,让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