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灌口,农民们祖祖辈辈都在田地里耕耘,擅长运用最土味的食材来烹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新鲜的食材,质朴的制作方法,手工细作,成就了食物最真最纯的滋味,被人们称之为“古早味”。“古早”,指的是年代久远;“味”,不仅说的是食物的味道,还包括人情味。在乡村,每一种糕点果品的制作,都会邀请邻里来帮忙,炸枣、红龟粿、烧肉粽……每一种美食的制作,是一次盛宴,也是一次欢聚。“古早味”,是一种能让人产生怀旧、乡愁、回忆和幸福感的“复合味道”。
灌口老街,就是盛产“古早味”的地方。走在这条街上,你会发觉时光好像停滞了,骑楼、旧式的农具、古老的竹编器具,都保留了这个小镇农耕的痕迹。街道不长,千来米,东高西低,街头街尾都竖立着一座炮楼,又称为“隘门”,在古时应该是用来防御敌匪的。街道两边的店面,人称“竹竿厝”,中间留有小天井,用来采光,吸纳自然的空气和雨露。“打棉街”“草仔市”“猪仔市”“海仔市”,每一处地名都记录着这一方位曾经独特的用途。
老街的街尾,有一个窄小的门面,是一对老夫妇经营的“匙仔炸”店。被油烟熏黑的墙壁,两三张简陋的桌子,还有一口坐在煤炉上的不停滚着的油锅,炸出金黄色的诱人的美味。我们常常去光顾这个小店。曾经的我在老街边上的小学工作了两年时间,小店离学校很近,上午老板开始营业,油炸的香味就会悄悄地飘进校园,有的老师来不及吃早餐,就会怂恿没课的老师到街上去买“匙仔炸”,香喷喷的“匙仔炸”成了最受老师们欢迎的“课间餐”。
灌口人口中的“匙仔炸”,其实就是海蛎炸,本地产的海蛎配上韭菜、葱、蒜、冬笋等,现炸现卖,热气腾腾。“匙仔炸”外观金黄,入口香脆,口感极好,再配上灌口水面,蘸上厦门特有的甜辣酱,红红绿绿,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直呼“味道好极了”。一两块“匙仔炸”下肚,一下子就恢复了精气神。
“匙仔炸敖大面”,也就是“匙仔炸”外面包面条,被称为厦门最早的“方便面”。据说,明末清初,灌口凤山祖庙香火兴旺,农历四五月间,常有众多香客前来进香,饭店、小吃摊无法提供餐具,便有人首创“匙仔炸敖大面”——两手捧着吃的简便快餐,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匙仔炸”,是仍具生命力的,被人们喜爱的“古早味”。
(作者/ 在水一方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