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垃分办副主任、
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徐墩煌
目前,思明区垃圾分类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寻求突破的阶段。下一步,思明区将围绕“让垃圾分类成为思明新时尚”“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文明习惯”,不断把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
接下来,快报君要把
咱们思明垃分“妙招”做个分享
注意看,别走开~
一张暑期家校联系卡
坚持“打卡” 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
去年暑假,思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都有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 —— 一张 “垃圾分类投放盖章卡” 。作为“家校社联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思明区的孩子们过了一个绿色暑假。
今年暑假,“盖章卡”又如期发放到孩子们的手中。思明区的孩子们将延续去年暑假的做法,每日至少一次将垃圾分类投放至小区指定区域。通过两个月的连续“打卡”,带动家庭成员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区。”徐墩煌说,去年,思明区辖内有 12 万公办中学、小学、幼儿园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今年暑假近 3 万的民办校学生也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共有近 15 万学生参与。
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带小手”的“家校社联动”方式,把学校环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一种“线上+线下”模式
重构回收处置体系 可回收物“回收”不再难
今年,思明区着力重构回收处置体系,目前已在瑞景社区进行试点。具体来说,利用支付宝(微信)上的垃圾分类小程序进行线上回收,同时,争取每个社区建立固定的“资源回收日”,打造“线上 + 线下”相结合可回收物回收处置体系,做到源头减量,实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线上 + 线下”回收模式即:线上平台下单上门回收可回收物,线下设置“资源回收日”或分类回收箱定点回收可回收物。居民可在支付宝上打开城市回收服务小程序,选择回收品类,填写上门回收信息,就会有回收员或者快递员上门在线支付货款或收费,取走货物。
线下,在每个小区投放简易分类回收箱,居民将可回收物投放分类回收箱中,安排专业的回收队伍规划好专线转运,定期上门清运。
同时,还试点引入发达国家的模式(资源回收日),在每个社区定时定点安排回收员驻点有偿回收可回收物,居民可以就近售卖可回收物。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家里的沙发、床垫等大件垃圾,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预约上门收回运至大件垃圾处理中心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