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
姚祖风
吉首大学教授
回忆录《追梦》文如其人,陈教授一生都在“追梦”,当中学生时追求考上好的大学,上了大学又追求学好专业,追求全面发展。在高校教书,追求教书育人的高质量和科学研究的高水平。退休了还老骥伏枥,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追梦”。
【被推荐人】
陈立义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退休教授
1963年进入厦门大学读书,毕业后到湖南一处地质队工作,1980年到湖南吉首大学工作。1990年调到当时的厦门水产学院工作。1994年,厦门水产学院并入集美大学。
台海网6月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陈立义拿着厚厚的一叠书稿说,第三本已经写完了,目前还在做进一步的修改,希望早日出版。除了学术著作,他近年来开始写文学作品,先后出了《海仔故乡情》《追梦》两本书。
作为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老教授,陈立义于1990年到集美工作,见证了集美的发展变化。他说,如今的集美,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捷,居民的文化素养也提升了。
刚开始不知从何下笔 专门到厦大请教老师
“我上过山,砍过柴,放过牛,当过农民,第一本书就是写故乡的点点滴滴。”陈立义说,2017年9月,他的第一本《海仔故乡情》出版,全书13.3万字。这是除了学术著作之外的文学性作品。
2003年,他从集美大学退休,2013年开始这本书的创作。他说,一生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写一些文字,把人生经历记录下来。刚开始,他不知道从何下笔,还专门到厦大请教一位老师,老师建议他不要在文学艺术上做过多的追求,只要把人生经历的小故事写出来就是非常好的作品。于是,他开始动笔写稿,手写稿写好后请学生帮忙录入电脑或者到打印店请人打字。
有一次,他在老家请教一件农具用普通话怎样写时,听说十多分钟后有一场新书发布会,他立即打车赶到发布会现场。他说,受现场氛围感染,对写书兴趣更浓厚了,“我是跟着蜜蜂找花朵,找到了一份快乐”。书稿经过五次修改后顺利出版,并收获了很多好评。他的老伴调侃说:“书写得不好,但书评都写得非常好。”
第三本书已经写完 第四本书想写家庭生活
1994年,集美大学成立,陈立义所在的厦门水产学院并入集美大学。他当时是筹建办公室主任助理。他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布置会场时需要气球,到岛内才能找到。通讯也不发达,交代事情需要口头通知,有两名年轻人在成立大会的现场专门负责跑腿,传达信息。集美大学新校区奠基时是一片滩涂,如今滩涂已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校园。
这些难忘的人生经历,他都写进了第二本书《追梦》中,去年7月,这本20多万字的著作出版了。“这本书记录了我从进入大学到退休的几十年人生历程。”陈立义说,“前后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可以用一个‘勤’字来形容,每天五六点就起床写,一天写两三千字。”
不过,他前期搜集材料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他说,家中有1200多封学生的来信,还有20多本笔记本,这些是写作的素材,依此为线索展开写作,写完之后,还要静下心来修改。新书出版后,在他曾任教过的湖南吉首大学举行了首发式,20多人读后写下了书评。
如今,他的第三本书已经写完,打印出来的书稿有五六厘米厚,他正在寻求出版。第四本书则想写一下家庭生活,因为他从来没有和妻子吵过架,女儿曾对此感到惊奇,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吵过架。因此,他想写写家庭生活中一些温馨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