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肯定要帮忙”
回岛内后,刘女士多次打电话进导报热线,说“锄山村的风景很美,但乡亲们的心地更善良美丽。希望借导报,好好跟村里的乡亲们说声‘谢谢’。”
昨天,导报记者带着刘女士和游客们的嘱托,来到了内厝镇锄山村村委会。村委负责同志和党员们大都出去忙了,值班的汤女士一听我们说“车子抛锚的大姐”,就笑起来:“想起来了!那天我们正好在开会,那个大姐很着急跑来。我们听了她的事,把会都暂停了。”“群众有事情找我们党员,我们肯定要帮忙!人家大老远过来,那都是冲着山区的风景和环境来的。”50岁的宋景山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腼腆地说。
此外,那天进村游玩的途中,游客们无意中发现一户村民家花坛里的月季花。这户的女主人送了两株月季给他们,还热情介绍怎么栽种。
在村委汤女士的帮助下,导报记者找到了这户村民——66岁的戴维香。“谢什么谢,喜欢就好,种不活没关系,过来玩我再送你几株。随时欢迎他们来我们村泡茶。”戴维香爽朗地说。这位农村妇女,虽然没有听说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谚语,但热情好客的朴素本色,刻在了她待人接物的骨子里。
在游客们看来,赏花赏景,总带着一种心境,变化的是四季,不变的是锄山村委干部“樱花落雨化春泥”的初心,和村民们“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