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留住乡愁 厦门思明区重视闽南文化保护传承(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文化传承

  “非遗进校园”如火如荼

  南音歌仔戏培育新传人

  2014年,思明区文化馆开始全面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经过不断努力,从最初的一所学校,增加到现在的14所,特别是今年一次性增加了4所学校,已经有20多个非遗项目进入校园。

  “每个学校的非遗课程也都有所侧重,打造自己的重点项目。”黄念旭介绍,民立小学的高甲戏社团深受孩子喜爱,得到国家级传承人的长期指导;公园小学成为福建省首个小学生歌仔戏传承学校,培养了大批“小票友”;何厝小学每个年级都有主打的课程,包括闽南童谣、拍胸舞、珠绣等。还有第九幼儿园的闽南童玩,滨东小学的答嘴鼓等,这些学校的闽南文化建设都各具特色。通过南音、高甲戏等特色课程,让学生从小热爱家乡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且,思明区还充分挖掘具有本区特色的一些项目,例如把通背拳引入人民小学等学校。

  在校园之外,厦港沙坡尾朝宗宫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做十六岁成年礼”民俗活动,希望让刚满十六岁的少男少女经过传统文化的洗礼,做一个懂感恩、有作为的时代青年。“做十六岁成年礼”今年被列入思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久前,思明区文化馆举办了两场厦港海洋文化亲子体验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厦港先民的生产和生活习俗,激发孩子们学习厦门海洋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

  精彩展示

  推出“闽南曲艺汇”项目

  闽南文化展演呈常态化

  鹭江剧院曾经是思明老城区重要的文化生活场所,年久失修被拆除后,建成了具有老厦门味的老剧场文化公园。2017年4月,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留文、留魂”的理念,在思明区委宣传部和思明区文体出版局的指导下,思明区文化馆联合鹭江街道推出了“闽南曲艺汇”项目,开设讲古场,搭建非遗展演台,挖掘具有特色的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在周末、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各类闽南文化展演、体验、培训等活动,闽南文化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在这里展示与传承。

  锦华阁南乐社艺术总监王小珠和她的丈夫谢国义都是非遗项目南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一年多的时间,夫妇二人每个月在“闽南曲艺汇”的平台上,带领着许多年轻一代的乐师、艺人,为新老厦门人献上精彩的演出。

  思明区还非常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行动作为厦门市重点文化创新项目,两年来已建立一支近300名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举办了近20期的文物守护认领系列主题活动。去年,思明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顾问团宣告成立。厦门市民俗学会副会长、专家顾问团成员郭坤聪说,思明区在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方面成效明显,留住了乡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厦门思明区40年来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高颜值的思明城区。    ■看得见的传承,留得住的乡愁。 刘东华 摄    ■风景如画的环岛路。 拍客徐光辉 摄    ■城市会客厅——筼筜湖。 拍客吕云河 摄    ■老铁路变身为文化公园。 刘东华 摄   ■沙坡尾社区骑行队是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新平台。 刘东华 摄   ...

高素质的绿色经济成厦门思明新引擎

台海网12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思明是厦门的中心城区,这里曾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主会场,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区形象吸引全世界目光;这里拥有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高素质高颜值城区;这里高占比的民生投入不断补足更多短板,高水平民生服务让百万思明人实现幸福生活梦。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

天然摄影棚孕育中国“好莱坞” 思明区影视产业转型提升焕发新活力

电影《疯狂的赛车》剧照    电影《西虹市首富》剧照    ■《紧急救援》监制梁凤英(右2)代表剧组感谢厦港街道大力支持。 厦港街道供图    风景优美的沙坡尾吸引众多剧组进驻拍摄。 厦港街道供图   台海网12月1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环岛路,蓝天白云,碧海沙滩;中山路,...

思明区打造国际化社区样本,成为境外人士宜居宜业的热土

■融入社区,其乐融融。  刘东华 摄    ■20多年前湖对岸的官任一带只有几栋楼。筼筜街道供图    ■官任社区咖啡一条街。  刘凡 摄    ■编织课。 官任社区供图    跳蚤市场。  刘东华 摄   台海网12月1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坐在自家餐厅的门口,法国人李刚(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