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曲艺汇”南音表演。
■故宫小学开展歌仔戏培训。
■“闽南曲艺汇”讲古。
■第二实验小学南音器乐培训。
台海网12月19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每到周末,鹭江街道“闽南曲艺汇”就在老剧场文化公园与市民如期相会。除了南音、高甲戏、歌仔戏表演,还有讲古、乐器演奏以及闽南语歌曲演唱等,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打造思明之魂、培植思明根脉,让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焕发生机
新老社团活力十足
非遗保护成果显著
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黄念旭说,思明区是厦门的老城区,历史文化比较悠久,例如中山路一带有集安堂、锦华阁等百年南音老社,改革开放前,南音社的活动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思明区率先在闽南举办海峡两岸中秋同乐会,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社团前来参加南音会唱。除了百年老社重新焕发活力外,阳台山南音社、开元南乐社等新的南音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代代有传人,不断成长。
2005年,厦门市开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十多年来,思明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建档、项目名录申报、传承人认定、传承传播等工作,并对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比如,对厦港送王船进行全过程数字资料片摄制工作,征集疍民渔歌渔谣、文史资料、疍民服饰等,建成展示厅对外开放。
到目前为止,思明区共有讲古、厦门漆线雕等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皮影戏、延平郡王信俗、厦门珠绣等9个省级非遗项目,龟糕印技艺、厦门布袋戏等5个市级非遗项目,通背拳等13个区级非遗项目。南音则是世界级非遗项目。
2017年,思明区举办了第一届南音大会唱活动,12支队伍参加。2018年,第二届参加队伍增至17支,其中还有来自港澳台等地区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