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的思明城区。
■看得见的传承,留得住的乡愁。 刘东华 摄
■风景如画的环岛路。 拍客徐光辉 摄
■城市会客厅——筼筜湖。 拍客吕云河 摄
■老铁路变身为文化公园。 刘东华 摄
■沙坡尾社区骑行队是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新平台。 刘东华 摄
环岛路边的“前线村”,成了浪漫的爱情小镇;废旧老铁路化身为文化公园,成了“网红”景点;工业旧厂房蝶变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楼在观音山的海边拔地而起,扬起“风帆”,成就岛内东部新兴经济发展带……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是思明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明区干部群众坚持改革开放,以拼搏进取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厦门经济特区这片热土上书写了时代发展的壮丽篇章。
今日,本报就带您走进思明,与您一起分享改革开放40年来思明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高颜值 高素质
开门见绿提升人居环境
“红马甲”成为最美风景
木栈道正在修建、景观不断完善……在前埔西路和文兴路的交界处,斑鸠山公园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届时将填补前埔一带、莲前大道南侧没有公园的空白。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刘东华 摄
■溪头下变成了“最美婚纱村”。 刘东华 摄
从上世纪80年代仅有中山公园和植物园,到如今开门见绿、“百花齐放”,思明不仅建设了各大公园,还利用边角地带建设社区公园,充分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思明“颜值”。前埔北社区居民陈亮感叹:“家门口有公园,出门就能享受休闲、健身,我们幸福满满!”
在瑞景小学的斑马线前,志愿者吴江正引导孩子们过斑马线;每周六上午,他又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演武大桥观景平台、演武路十字路口等处服务,或为游客指路,或劝导不文明行为,或维持交通秩序……他说:“在思明,靓丽的不仅仅是人居环境,还有思明人的心灵美和精气神。”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成了思明区最美的风景。
思明区最早的一批志愿者如今已经90多岁了。改革开放4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更是思明人生活的一部分。从一开始的志愿服务活动,到项目孵化、专业化水平提升,“思明志愿红”正用更加多元的方式,让市民、游客感受思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