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攻坚
确保普查结果又好又快
污染源普查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引擎之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来,翔安区强化统筹谋划和工作倒排,紧跟国家、省、市普查办工作步伐,按照“走前列、作示范”的目标要求,推动普查工作启动早、推进快、成效实。
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资源配置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环节。翔安以高效运行和今后数据处理需求为导向,采购50台技术参数高于国家标准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人均配备数量全市第一,为开展入户调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挂图作战,日夜趱行,折射出的,是翔安区在污染源普查中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国家要求的时间节点,翔安实行按日倒排任务,挂图调度,将入户普查任务、数据录入和强审修正等任务分解至每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每个普查小组必须每日至少完成4户污染源的入户调查工作,并对照系统强审反馈及时修正。
一种浓烈的比学赶超氛围洋溢其中。据了解,他们对超额完成的普查小组及时奖励,对滞后区域及时增派人手,确保整体进度。同时,关键时间节点还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集中攻坚、通宵作战,确保提前完成专网录入。
“既然把这项任务扛在肩上,我们就不敢有丝毫懈怠。”一位普查指导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压力感。透过这一细节,人们可以看到其背后的另一项工作:翔安区普查办不定期深入现场督查普查情况,每天下午五点前进行数据汇总,累计形成日通报、周小结、月总结共计109份,及时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问题不过夜。翔安还强化分类指导,实行分类培训,将全区120家重点企业按行业集中培训,1037家一般企业按区域集中培训;实行分类辅导,重点企业“教他做”,一般企业“陪他做”,个体企业“帮他做”。
亮丽的成绩单,并未让翔安区放松,当前普查工作处于质量强审、数据修正的攻坚阶段,每个工作人员都铆足劲。一个计划近日浮出水面:结合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的推广应用,探索研究普查结果综合应用,让普查成果落地生效。
亮点
坚持制度原则
夯实普查质量
质量是污染源普查的“生命线”,这一点,在翔安早已成为共识。该区牢牢把握“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原则,筑牢防线,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普查责任制度、质量审核制度、普查数据质量溯源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在《翔安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体系》中特别醒目。与之对应的,是翔安区从“两员”和普查对象的双向角度出发,组织“两员”和普查对象分别签订“三书”,即普查指导员责任书、普查员责任书以及普查对象责任书,形成双向管控。截至目前,翔安共签订普查指导员责任书25份、普查员责任书105份、重点普查对象责任书1157份。
值得关注的是,翔安在普查员初审、指导员复审、区级质审、市级审核、专家评审五级审核的基础上,还主动加压、市区联动、借力发力,创新开展第三方会审和第四方质量核查工作,形成七审机制。其做法是,将普查员入户调查结果提交第三方技术骨干进行会审,会审率达100%,再交由市第四方机构进行质量核查,目前已进行两轮核查,核查率达41%;第四方机构同时对入户调查的覆盖率、准确率、完成率等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论直接纳入各部门、各镇(街)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普查质量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