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效应
换了一家公司又回到这里
人才和产业集聚优势显现
软件园二期于2007年9月全面竣工。2007年5月,三五互联搬入园区。章威炜介绍,在软件园二期建成之前,公司一直在外面漂泊,搬了好几个地方,软件园毕竟是产业园区,当时公司的规模也大了,想买一栋自己的楼,就搬到这里来了。
他回忆,刚搬来的时候,整个软件园2000多人,地理位置较偏僻,只有两路公交车。有一名员工觉得地方太远了,就换了一家公司,但没几个月后那家公司也搬到了软件园,毕竟行业发展要往这边聚集。现在大家完全不会觉得软件园偏僻了。
2010年2月,三五互联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是福建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章威炜说,进入软件园后,公司在软件园这个平台上获得了比较大的成长,其中产业上下游的聚拢和人才聚集对于企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企业聚在一起有更多交流,可以更好地探寻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基础服务方面,管委会给企业提供的服务很到位,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员工的一些活动等,企业不用操心太多,可以专注于业务的发展。
2015年,软件园设立了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SAC)和园区事务协商委员会(ACC)。SAC两周召开一次早餐会,营收过亿企业的老板、高管等聚在一起吃早餐,分享各自新的战略方向、技术和有趣的东西。ACC则由企业的行政人员组成,跟物业紧密配合,研究软件园怎么样管理才能更好更到位。两个委员会提升了园区的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政府精准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咨询渠道。
快速发展
诞生美图飞鱼等创业楷模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章威炜说,政府对软件园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厦门市和思明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提供了资金补贴。同时,为了方便软件园的企业,工商、税务、工会都在软件园设立了窗口,尽全力推动产业的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17年底,软件园二期已拥有工商注册企业1300多家,实现营业收入622.5亿元,成功培育8家上市企业。诞生了美图、飞鱼科技、三五互联等福建互联网创业项目的楷模。
2017年,思明区软件信息产业缴纳税收27.53亿元,比增39.75%,占税收比重为12.27%,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可以说,软件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有效激发思明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档升级,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今年10月25日,由工信部信息中心和福建省互联网协会评选的“2018年福建省互联网企业20强”,11家思明企业榜上有名,占比55%。这也从侧面凸显思明区产业集聚效应。
回首厦门软件园的发展历程,徐春航说,是厦门各级政府一届接一届地持续推动,将接力棒不断传递,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