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惠玲 通讯员 余庆东/文 朱毅力/图)15年来,这片热土给了人们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矗立着现代化厂房的翔安火炬产业园区,撑开了世界级的光电产业基地;车来车往的翔安大道绿树成荫,这条全省最宽的城市主干道还与福建省首个公路带状公园画上了等号;比本岛校区还大的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一个个15年前仍在规划或酝酿的项目正逐渐从纸上变成现实,也回应着老百姓在建区之初的期待。
翔安区,这个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厦门调研,提出了“跨岛发展”的战略构想。2003年10月19日,翔安区正式成立。
15年来,翔安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殷殷重托,在“一张白纸”上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区,曾经的“风头水尾”如今已成为厦门发展最快的“东大门”。这15年,翔安故事讲述的是厦门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厦门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在翔安建区十五周年之际,我们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讲述翔安十五年的新变化、新亮点、新成就。
从起步最晚的经济弱区到发展最快的经济板块的转变,从落后的小村镇格局到现代滨海新城雏形的转变,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滞后到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转变——把视野拉宽,翔安这几年的美丽蜕变,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今日翔安,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借由“跨岛发展”的契机,翔安因地制宜地走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子,2017年全区新兴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1%左右。这意味着,这个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已经实现了从“农业翔安”到“翔安智造”的转变,走上了创新驱动、加速快跑的新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