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雪裙仙子”初长成 翔安农户采摘忙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雪裙仙子”初长成 翔安农户采摘忙
      新圩后行村尝试竹荪“林下种植”,或成当地农户增产增收新路子

  

■竹荪成熟了就会撑开白色的“裙子”。

  

■吴义钦向记者展示他们新采的竹荪。

  台海网7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眼下正是竹荪(也被称为“雪裙仙子”)采摘的旺季, 虽然我市没有大片竹林,但在翔安区新圩镇后行村,却有南平来的种植户利用大棚和当地遍地的龙眼树,种植出一片竹荪。一朵朵竹荪像一个个穿着蕾丝白裙、即将翩翩起舞的“小精灵”。每斤鲜竹荪的价格大约25元,经济效益可观,这或将成当地农户增产增收新路子。

  【探访】

  大棚里长出白色“小精灵”,仿佛身披蕾丝纱裙

  昨天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翔安区新圩镇后行村,在一片黑色大棚里,记者看到,里面种植着大片的地瓜和百香果,旁边的田地里则长出了一朵朵竹荪,犹如白色的小精灵。

  这些竹荪,每一朵除了头尾两段是褐色的,中间通体白色,在白色躯干上有一层薄薄的“菌纱”,仿佛穿上了一条漂亮的白色蕾丝纱裙。

  在这里种植竹荪的农户是吴义钦,昨天早上他和爱人带上小篮子,蹲在田垄旁,小心翼翼地把成熟的竹荪一朵朵从土里采摘起来,再轻轻地把竹荪头上的那层褐色菇帽摘下,留下一朵通体白色的竹荪。

  吴义钦说,菇帽虽然可以吃,但是会影响整体的卖相,所以通常菇农会把它们摘掉。记者轻轻拿起一朵竹荪仔细观察,只觉得它十分轻盈,稍微一磕碰,网状的“纱裙”就会破碎。

  【种植】

  推行“林下种植”,精心培育最适宜繁殖的土壤

  34岁的吴义钦是南平人,他家从父辈起一直在种植食用菌,有二三十年的种植经验。来到新圩后,他发现这里可以大面积种植竹荪,便与本地的蔬菜种植大户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我们老家,竹林很多,竹荪正常会种在腐烂的竹头上。”吴义钦告诉记者,还有村民会选择将竹荪种植在芋子下面,这样一来,芋子蒸起来不仅会变得松软好吃,竹荪也会长得很好。

  吴义钦说,他两年前来到新圩后,发现当地农民种植了很多龙眼,还有一些百香果、蚕豆等,这些都很适合与竹荪一起生长,可推行“林下种植”。于是,前年他们就开始试种植。

  为了模拟最适宜竹荪繁殖的土壤,他们每年3月份会到龙岩产竹子的地方和新圩一带的木材厂,收购边角料,粉碎后再发酵一个月,到4月底或5月初,再将发酵后的废渣平铺到地里,盖上一层稻草和土壤,最后把竹荪的菌丝放进去,就可以静待它们生长了。

  【采摘】

  40天采摘期忙得不可开交

  每斤25元很快被抢购一空

  经过两个月“孕育”,竹荪于最近高温高湿的季节快速生长,之后进入40天的忙碌采摘期。“这40天就跟打仗似的,如果没及时采摘,它们会谢掉。”吴义钦说,成熟期的竹荪会固定在每天上午8点到9点间,随着太阳初升快速生长,白色“裙摆”会张开。“去年,很多市民从岛内驱车来看竹荪生长的景象。”吴义钦说,用肉眼能看出竹荪在分秒间的变化,这种特性也决定了种植户须在这一个小时内,将它们全部采摘,放入冷库,再快速烘干。

  去年吴义钦种植了10亩竹荪,今年种了3亩左右。这些每斤25元的鲜竹荪成了周边农家乐饭店的抢手货,很快被抢购一空。

  【推广】

  每亩可增收1.5万元

  将带动村民一同种植

  看到竹荪的效益这么好,吴义钦的合作伙伴朱金镭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有大片的龙眼和蔬菜基地,以后如果都在下面种植竹荪,一年的收益将非常可观。”朱金镭笑着说,一亩竹荪可收获300斤干竹荪,每斤可卖150元,即使人工费达到2万元,每亩依然可以增收1.5万元。

  吴义钦说,推广“林下种植”,不仅可以增收,而且种植以后的竹荪废渣也可以做成很好的肥料,有利于其他作物的生长。

  据悉,接下来他们将在当地大规模推广竹荪种植,同时也会带动其他村民一同来种植,他们将提供技术、菌丝、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帮助大家增产增收。

  【小资料】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被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

相关新闻
翔安开展防台防汛应急演练

演练沙袋堵漏。   演练触电施救。(本组图 朱毅力 摄)   台海网7月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当前,厦门进入主汛期,即将进入台风季,恶劣天气随时可能出现。4日,一场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抢险救援演练,在厦航翔安生活基地施工总承包I标段工地展开,得到在场观摩者一致好评。...

翔安区召开小流域治理工作现场会,一场场新的整治行动相继启动

湛蓝天空的映衬下,翔安的母亲河如同碧绿的纽带缠绕在美丽乡村里。(林木阳 摄)   台海网7月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时钟指向12:23,在翔安区新圩镇政府会议室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紧张分析、决策、部署的党政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才合上笔记本,一边往外走,一边继续讨论。   从昨天...

内外兼修的翔安交通之区域交通道路建设篇:便利出行 翔安打造典范城区

台海网7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傅霏雯/文 朱毅力/图)烈日下的翔安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道路中间与两侧的带状景观植被,绿意焕然,映入眼帘,为这个火热的夏天带来丝丝凉意。眼下的翔安依然热火朝天,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惊喜。可以预见,未来的翔安,将是一个产业优、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