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共护之前种下的小树苗。通讯员 张天骄 摄
台海网6月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5日下午,围绕“希元林”养护问题,翔安区大嶝街道希元书院举行了一场温暖有趣的“两岸情缘·共植希元林”联谊座谈会。
在翔安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有一个“希元林”。那里曾是排洪沟,后来荒废了,街道老人协会先后投入26万元填海造地。而今,在填海的地面上种了470棵小树苗。它们是海峡两岸热心人士捐赠的良木,这些代表着“希望”和“友谊”的小树苗,已经深深扎根在大嶝田墘的土地上。
俗话说,树苗三分靠种,七分靠养。“未来4年,我会经常来大嶝,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社区居民。”厦门市劳模、市民盟盟员刘国全说,希望自己之前捐赠的220株台湾牛樟树,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座谈会上,捐赠了250株罗汉果的台湾园林专家曾聪敏也分享了不少植树造林的养护知识。大嶝青创会代表现场踊跃发言,建言献策,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共养建议。
看着气氛热烈的座谈会现场,大嶝街道党工委委员曾文雄欣然一笑。他说,希望通过共建共养形式,让更多的大嶝人前来认养,同时也号召在厦门的台胞和学子组成志愿者队伍,一起来认建认养一块绿地,真正让“希元林”长绿,让两岸之花常开。
据希元书院院长郑瑞勇介绍,大嶝街道将成立“希元林”认养领导小组,动员和号召两岸青年积极参与,确保树苗存活率95%以上。“认养成功后,我们准备做一些种养牌,争取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福报一片、感动一片。”
座谈会上,另一个重头戏是,田墘社区向刘国全和曾聪敏赠送了两幅国画作品。 “这两幅国画是我两个礼拜前刚完成的,新鲜出炉。”郑瑞勇希望,两岸青创会成员以此为开端,迸发出更多火花。
据了解,去年,郑瑞勇在田墘社区发起“文化三个一”工程,即“一首歌、一座雕塑、一片林”。目前,已完成“一首歌”———《田墘好乡里》、“一座林希元雕塑”。如今,“一片林”也有了雏形。
“希元林”内还有不少小叶香樟、重阳木等,都是纯良种树木。田墘社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希元林”不仅是他们心中的防护林,还是来大嶝的游客休闲纳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