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从乡愁到家园——解读“两岸融合”的思明区官任样本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康泽辉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青姐弟打理健康养生馆


▲魏执洲把台湾味带入官任


▲更多内容请关注“思明快报”

  台海网6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通讯员 夏思萱 文/图)游子心中,总有一条河,故乡的河。

  以至于12年前,当台胞陈彦良站在西堤岸边,第一眼望向亘于厦门岛中部的筼筜湖时,他竟出神,心生乡愁,“这里和生我养我的高雄爱河太像了”。

  他看到了爱河的过去,也预见了筼筜湖的现在。于是,他决意扎根于此,开始在筼筜湖畔飘起“台味”浓浓的咖啡香。

  陈彦良的故事,只是思明区官任社区400多名台胞居民的缩影之一。如此高密度的“台胞”之家,在全国都是罕见的。他们在此学习、生活、创业,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也融入“中国梦”的时代脉搏。导报记者近日走进他们,尝试解读“两岸融合”官任样本背后的“幸福密码”。 

乡愁:从高雄爱河到厦门筼筜湖

  上午9点,来自高雄的台商陈彦良,坐在自己经营的古柏咖啡店外,和导报记者娓娓道来。他习惯了在此临湖吹风,与两岸的好友谈天说地。跟所有台胞感叹厦门发展日新月异一样,筼筜湖畔早已焕然一新。位于筼筜湖畔的咖啡一条街,更是成为思明区一张散发着咖啡香气和文艺范儿的城市名片。

  “因为这座城市,我收获了爱情。”53岁的陈彦良开口道,他的妻子是大陆人,他俩在思明区相识、相恋,也在这座城市登记结婚、置办婚宴。

  2006年,当他们第一次来到西堤岸边时,便一眼相中这里。陈彦良说,筼筜湖就像爱河一样,治理后的爱河,咖啡香飘两岸,成了高雄的文化,筼筜湖同样很有潜力。

  陈彦良确实眼光独到。如今,这里的咖啡味,越来越浓,而陈彦良对这里的感情也越来越深。除了经营咖啡馆,他也愿意帮助更多台胞,尽快融入当地。

  2007年,“厦门市思明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台商分会”在古柏咖啡店挂牌,陈彦良担任首任会长,并且连任了两届。协会主要扮演个体台商与本地政府部门沟通桥梁的角色,为台商在本地的经营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借由群体的力量,帮助个体台商解决实际困难。此外,协会也承担推介任务,吸引介绍更多台商到厦门投资创业。

  去年5月,思明区台胞驿站官任联谊点也在古柏咖啡挂了牌,召集人陈彦良说,他希望这里能成为筼筜湖周边台商、台胞欢聚联谊的好去处。日前厦门率先推出惠台“60条”举措,陈彦良认为,将吸引更多台胞来厦门来思明区就业、创业。

融合:从生态环保到心灵契合

  据不完全统计,陈彦良所在官任社区,生活着400多名的台胞居民。伍证霖是其中又一位热心公益、助力融合的台胞。上午10点多,导报记者在官任路见到了他。

  作为筼筜街道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伍证霖刚忙完早上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正谋划着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国际社区环保驿站和废弃物交换空间。

  定居官任社区3年多,49岁的台北人伍证霖,俨然是居民眼中的“环保大使”,身体里“藏着”一本厚厚的“环保经”。

  两年前,伍证霖发起成立厦门市首个环保志愿者联盟,并将促进“垃圾分类减量”的“环保酵素”制作,带进了官任社区。那一年,原本堆满旧物的居委会顶楼,在他的推动下,打造厦门首个“国际环保教育基地”,成了社区阳台菜园,中外居民认养的蔬菜,在“酵素”培育下,长势喜人。

  去年年底,“闲不住”的伍证霖,又多了个新的身份,成了社区主任助理,“为中外居民提供更多创意服务,也帮助台胞更快融入社区”。

  围绕“环保酵素”制作推广,官任社区开设了阳台菜园,又配套了社区厨房,每个月定期举办国际美食分享会。从种植分享会、烤肉分享会、美食分享会,到素食嘉年华,越来越多的境外居民融入其中。而这正是伍证霖期待的,“搭建交流平台,让官任社区像家一样温馨,实现从生态环保到心灵契合的升华”。

  除了服务社区,伍证霖也将更多目光,落在台胞来大陆发展的事情上。伍证霖愿意花更多时间,帮助台胞打开沟通、了解渠道,从政策互通,生意、工作互通,到生活方式互通,消除彼此隔阂,推动互相融合。

家园:从来厦打拼到成家立业

  临近中午,官任路另一头的“鹿港人”餐厅,食客渐多。“卤肉饭加香肠吗”“三杯鸡要不要辣”……老板魏执洲热情招呼后,麻利躲进灶台,烹煮起各种地道台湾料理来。

  来厦门打拼6年,不仅餐饮生意风生水起,娶到心仪的厦门女孩,去年还顺利当上了爸爸,37岁的彰化鹿港人魏执洲,用他的经历,诠释着“两岸一家亲”的含义。

  说来也巧,这缘起于2012年,他参加了那场海峡导报主办的七夕牵手会。活动让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回到彰化没多久,他就辞掉了业务员工作,来厦门打拼,主打“台湾味”。

  “那次经历,让我了解了大陆,也想来这里试试,看看自己的能量有多大。”闲下来的魏执洲说道。于是,他把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台式三杯鸡、台湾卤肉饭、台湾香肠等,“装”进了“鹿港人”餐厅,开在了官任社区,就在妻子的娘家旁。

  别看店面不大,但生意不错,一天下来能卖出一两百份料理。魏执洲擦了擦汗,“台湾菜肴在厦门还是挺受欢迎的,只要用心做,就不怕没有客人”。

  在他看来,他所坚持的传统料理做法,和台湾人身上的“阿莎力(够爽快、够义气)”,让“鹿港人”收获了一众拥趸。前来光顾的食客,多数都是熟面孔,“很多人离开了,还会特地回来吃”。

  如今,官任社区对于魏执洲而言,已是温馨满满的家园,这里有爱人、有朋友,也有快满周岁的儿子,他也更加用力地憧憬未来,想把“鹿港人”开成厦门百年老店。

传承:从台商扎根到二代创新

  午后,附近的居民、酒店住客,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陆续走进了建业路上的白草天莯健康养生馆。这家主打“旅游+养生”概念的门店,由台湾青年“白氏姐弟”创始。

  34岁的白禧崇排行老二,在他看来,选择在官任社区创业,是一种回归。“厦门是我第二个家。”白禧崇说道,父亲是台商,上世纪80年代就在厦门投资包装工厂,后来在官任社区购置房产,举家安居于此。

  白禧崇1997年来厦门念书,初中上湖滨中学、高中上松柏中学,大学则在厦大念中医,毕业后还在厦门中医院实习了两年。他的妻子,也是在西堤咖啡一条街认识的福建女孩。

  尽管回台湾工作过三四年,但白禧崇更看好大陆前景,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把台湾推拿理疗结合观光旅游的那一套带进来,接受大陆市场检验,“思明区作为厦门的核心区域,是旅游热门,又是宜居城市,我觉得我们的产品非常契合这里”。

  同时,思明台胞驿站、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特训班,也给了白禧崇更多创业经验和资源辅助。此外,白禧崇还把姐姐和妹妹一起拉来帮忙。

  大他一岁的姐姐白雨洁,同样在厦门生活、学习过。此前,她在台湾从事杂志广告,对品牌推广很擅长,白草天莯热带雨林式的门店装修设计风格、时尚的新中式理疗理念就出自她的创意。作为台商二代,白雨洁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与父辈的差别,“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父辈们的创业精神,但我们的思维可能更具创造性,对市场的嗅觉也更敏锐,也更懂得利用互联网”。

  同时,白雨洁也看到,开放包容的思明区,更是为台湾青年扎根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优质到位的政策服务。

相关新闻
闽拟四年内扶持培养百名台湾高层次人才

台海网6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许巧娜)昨日下午,以“新时代、新青年、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人才交流会在厦门筼筜书院举办。交流会上对第一批入选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的专家,以及福建“101台湾青创扶持计划”2018年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获得者进行了颁奖。 20名台湾专家入选首批“百人计划”   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

两岸青年齐聚一堂聊“公益”

台海网6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许巧娜)昨日下午,第十六届海峡青年论坛·第二届两岸青年社会组织公益论坛在厦门市集美区创业大厦举行,两岸社会组织专家学者、资深人士,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代表以及两岸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百余名嘉宾出席本届论坛。   本届论坛以“‘携手合作·共享发展’两岸青年公益说”为主题,围绕两岸青年...

两岸携手共建37所教育基地

台海网6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中华家风,香飘两岸。作为第十届海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昨日在厦门开幕。今年论坛的主题继续定位研究“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来自两岸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慈善组织代表和大陆部分省市关工委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好家风。   论坛上,朱子文化研究学者马照南、孟子...

两岸气象合作助力防灾减灾

台海网6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连金 通讯员 汤珺琳 曾文慧)“深化气象交流,惠泽两岸民生。”5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在厦门举行,170多位来自两岸气象、水文水利、海洋、环境、消防、民航、经济等业界学界专家、青年及基层代表欢聚一堂,共谋提升两岸防灾减灾水平与趋利避害能力。   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致辞指出,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气候特点相似,...

两岸携手共推新时代新公益 第六届两岸公益论坛在海沧举办

台海网6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 常海军)昨日上午,以“新时代·新公益”为主题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第六届两岸公益论坛”在海沧举办,来自两岸51家公益机构的代表和爱心人士逾500人参加了论坛。   两岸公益论坛自2013年创办五年来,不仅举办座谈交流,还开展近十项公益活动和落地项目,成为两岸公益机构和爱心人士沟通交流以及两岸公益事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