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利国利民,这是一项改变生活习惯,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宏大工程。许多国家和地区,动辄用了几十年,一代代人的拼搏奋斗,才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敢叫日月换新颜”。我们等不起,靠不起,我们就是要弯道超车。我们的“制度自信”,在垃圾分类这个事情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去年此时,一声令下,思明区马上行动起来,投入“垃圾分类”工作之中。我们编辑部也立马聚焦这项工作,走入一线、基层,陆续推出了系列报道,如实反映了思明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
这一年来,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识,已经融入到思明区的呼吸中,已经成为看齐和对标的重要工作之一。诚如,我们在一线采访的时候,经常听到大家说,“平时我们就是对自己要求很严,工作标准也会定得比较高,那是因为我们都是思明人,我们就代表思明。”
今天我们推荐由厦门日报记者蹲点体验后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起携手走向前,冲上去!
思明区垃圾分类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
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
我们带您一起来了解。
与绿色同行
与环保相约
01
岗位:社区书记
发动党员 率先落实垃圾分类
>>>巡司顶海龙小区是全市最先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目前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4.5%,准确率达78.3%。
下午4点半,巡司顶社区书记叶晓军坐在办公室里,她手里拿着一份党员名单,陷入了沉思。事情得从上个月说起,3月18日上午,社区内碧山临海小区党支部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30多名党员达成共识,决定小区内每个党员对垃圾分类实行“楼层包干”,带动楼层、小区其他居民落实垃圾分类。作为全市首例,社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决定由每位领导和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对接几位党员,确保他们从自身做起,做好垃圾分类。叶晓军手里的名单就是她即将要对接的党员。
“我有信心。”叶晓军说,社区有垃圾分类的“传统”,海龙小区就是全市最先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去年7月,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在小区进行入户宣传,分发垃圾袋,几乎每周都在广场和学校开展活动。仅过了1个月,小区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就达到百分之百,参与率20%。到了去年10月份,参与率升至50%。目前参与率达94.5%,准确率达78.3%。叶晓军认为,有之前的经验,再加上社区拧成一股绳的精气神,这次尝试一定会成功。
尽管信心满满,但叶晓军仍对推行中的细节心里没底,她和分管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带着记者走访了碧山临海小区一位老居民马先生。马先生热情地邀请叶晓军到家里做客。“我们打算先把这136户有党员的住户建一个群,您看怎么样?”“我看可以,让党员起带头模范作用这个想法很好,而且还要让他们起先锋堡垒作用,就是要监督其他居民,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马先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的话给了叶晓军一剂强心针。马先生还补充,可以发动一些老同志在小区里监督垃圾分类的完成情况,他们经常在小区里散步聊天,很乐意发挥余热参与家园管理。叶晓军点点头,手里的笔始终没停。夜幕降临,叶晓军和同事回到社区,就党员建群继续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