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马巷元威堂历时两年重修落成 翔安池王文化两岸共同传承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马巷元威堂历时两年重修落成。通讯员 林木阳 摄 

  台海网4月10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翔安马巷元威堂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在乡亲们欢庆的锣鼓声中,厦漳泉及台湾等多个地方的信众组团前来,共同见证元威堂重修落成典礼。元威堂是翔安马巷池王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重修落成不仅丰富了当地池王信仰文化的内涵,也为两岸民间交流、信仰传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位于马巷古安巷的元威堂经修葺一新,焕发出闽南古建筑传统韵味。细看之下,不仅燕尾屋顶上装饰了各种精美的剪瓷雕工艺品,元威堂内壁也都画上了栩栩如生的连环壁画,一宫一亭的建筑风格让元威堂更显精致气派。

  “原来的元威堂面积只有26平方米,经过重修,扩建到76平方米。”据元威堂管委会主任曾跃成介绍,元威堂俗称夫人宫,里面主要供奉的是池王爷的二夫人,是当地百姓求子保平安的重要信仰,也是马巷元威殿池王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元威堂重建碑志记载,元威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由于历史久远,原有的宫庙破落不堪。在1987年,马巷乡贤、当地乡亲等集资重修过一次。2016年元威堂进行了第二次重修,在元威堂管委会的带头捐资下,得到了海内外池王信众的慷慨捐资,历时两年之久完成重修工作。如今的元威堂不仅场所拓宽了,宫庙前也有了一块文化广场,可以为腰鼓队表演、信仰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据了解,马巷是闽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的历史遗存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马巷三恒陈氏理事会会长陈清滨是土生土长的马巷人,他告诉记者,马巷池王信仰文化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马巷镇池王宫(元威殿)建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香火鼎盛、分炉众多,在闽南和东南亚一带就达1000多座,特别是台湾地区,以池王为主神的宫庙就有500多座,遍布整个台湾岛。从1998年台南海埔池王府首团进谒后,近20年间,台湾信众到此朝拜者已达数万人之众。

  “此次台湾共有14个团组前来见证元威堂的落成。”台湾宜兰的信众杨深渊此次率了14人的团组过来交流,他说,在台湾当地很多地方都信仰池王爷,当地的民众都很希望通过民间交流的形式共同传承和弘扬池王文化,未来也会通过加强交流,做好这项传承工作。

原标题:马巷元威堂历时两年重修落成 翔安池王文化两岸共同传承

原链接:https://news.xmnn.cn/xmnn/2018/04/10/100346148.shtml

相关新闻
翔安马巷元威堂 昨日重建落成

台海网4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惠玲 通讯员 余庆东/文 林木阳/图)飞檐琉瓦、彩瓷贴雕,花卉祥云相互辉映、流光溢彩;外部建筑及内部装饰极具闽南特色;庙外墙上是精刻浮雕,人物、花草栩栩如生……这,就是重修落成的马巷池府元威堂。   元威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87年,由...

梁山书院重修开馆 板块突显红色记忆

台海网4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贵荣 通讯员 谢进发)日前,武平县仅存的一座清末书院梁山书院,经过重修后正式开馆。   梁山书院有着133年历史,2014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项目,去年1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重修后的梁山书院展陈含书院红色板块、武平非遗文化板块等,既突显作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驻地、毛泽东旧居的红色记忆,又充分...

翔安彭厝祖祠重修落成 20余支海内外族亲回乡祭祖

台海网3月1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3月10日上午,翔安彭厝社区的彭氏祖祠重修落成,新加坡、印尼等20余支海内外族亲专程赶来参加祭祖仪式,共同见证修葺一新的祖祠重焕光彩。   一大早,上千名彭氏宗亲,早早会聚在彭厝祖祠广场。大家准备供品,祭拜四方神明、“引灯”、“接龙水”,祈求五谷丰登,出入平安,现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20余支海内外的彭氏族亲先后来到...

翔安彭厝祖祠昨日重修落成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惠玲 通讯员 林瑞声/文 张天骄/图)飞檐琉瓦、彩瓷贴雕,花卉祥云相互辉映;堂中,大厅广阔,祖龛鎏金描红,内饰画栋雕梁、描金点翠、工艺精湛;神龛文匾金碧辉煌,牌位神像熠熠生辉。这就是新落成的翔安彭厝祖祠。   原彭厝祖祠虽经几次修缮,然...

主人将铜镜铁罐等器物复位 马巷“八卦阵”重新藏身地下

“八卦阵”被盖上地砖。   台海网1月1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上午,在出土的第16天,翔安马巷“林百万”故居的“八卦阵”重新盖上“面纱”――在林氏宗亲的见证下,林自由兄弟将铜镜等复位,“八卦阵”被盖上地砖,保护起来。   去年12月26日,林芳德“林百万”后人在清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