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大家都来讲面子,给面子,巡察又有什么意义呢?”翔安区委巡察二组组长陈黎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从严治党面前,或许,不给“面子”,才是最大的面子。
针对人情关系掣肘这一巡察过程中急需破解的难题,翔安区委多方施策,强化巡察队伍建设,以一系列硬性的制度设计和纪律约束从严要求。同时创新改进巡察方法,加大社会舆论宣传,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热情,发挥出了巡察利剑的震慑力,坚决堵住“熟人社会”中最难的“人情关”。
顶住传统“面子关” 坚持对说情人说“不”
“那个某某人违建的事,你看能不能不督办,让执法局缓一缓,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前来看望陈黎芳的一名老领导开门见山地说。
“对不起老领导,这个违建已经3年多了,是个钉子户,上下反映都很大,必须依法依规处理。”陈黎芳严肃地说,丝毫没有想给老领导一点“面子”的意思。
这是2017年10月翔安区委巡察二组在巡察区执法局时发生的一幕,有个违建当事人通过老领导找到陈黎芳,试图为其违法建设说情和通融。
陈黎芳对说情不仅坚决拒绝,还及时在组内通报情况,要求尽快督办到位。当事人感慨地说:“看来巡察人员真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仅对被巡察单位要求严格,自身执行纪律规定更严格。”
“大家都来讲面子,巡察又有什么意义?”陈黎芳说。这起典型的案例中,说情的人还不止一个,除了退休的老领导,还有一些现职的和当事人认识的干部也来说情,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巡察组的严词拒绝。
“为了说情,很多十几年没见面的老朋友突然露面了,连我们巡察人员原来在哪里工作、哪个学校毕业的都打听得清清楚楚。”区委巡察办负责人谈道,熟人社会各种人情网的干扰、阻挠,若不认真研究解决,巡察利剑效力将受到制约。长此以往,人民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同感也会慢慢被消解,必须认真破解和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