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
郑昆乔
不少村民都说
和他“特别聊得来”
郑昆乔的邻居们这两年有些奇怪:昆乔去哪出远门了,好久都没看到。其实,他的妻子最清楚:昆乔把“家”搬到征拆项目工地上去了。
在郑昆乔的工作本上,“一线推进、一线协调、一线解决”等字眼特别醒目,可能,这也是他“搬家”的原因。滨海东大道、香山郊野公园四期、翔安新城沙美路、欧厝社区“四统建房”、机场快速路南段等多个项目现场,留下了他起早贪黑不辍奋战的身影。
翔安不少村民说,他们和郑昆乔“特别聊得来”,而他自己则认为:做群众工作,就要把百姓当作自家人,不讲官话、空话、套话。正是在一次次主动走访拆迁户、困难户的过程中,在一次次把百姓的困难和想法融入征拆新方案的过程中,郑昆乔真的被许多被征拆对象称作“家人”了。
“只要把群众利益考虑多一点,把群众诉求与民生保障有机结合,征拆这盘棋就能走‘活’了。” 郑昆乔说,舍弃了“小家”,收获了“大家”,很值!
朱志远
把身心扎在一线
破解22个项目征拆难题
春天海边风大,本来就挺黑的新店镇征拆干部朱志远又黑了点。曾长期从事计生工作的他,主动请缨到征拆工作最艰苦的地方,也许因为这种历练,他现在有了“计生专家、环卫专家、征拆专家、迁坟专家”的头衔。
人们对他的敬意,源于一份成绩单:去年,他共完成土地征收1654.708亩,房屋征收24009.99平方米,迁移有主坟墓2023座。同时,地铁3号线、4号线,洋唐保障性住房三期、厦门市城建档案馆、厦门市城市档案馆、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2016XP10(保利集团)、实验小学翔安校区、澳头渔港小镇等22个项目的征拆难题也都在他的手上迎刃而解。
在迁坟过程中,一些人看到坟墓、骨灰盒都敬而远之,而朱志远却相反——他经常帮忙装车,甚至用私家车运载骨灰盒和墓主家人到殡仪服务站做安置工作。
征地拆迁的辛苦不言而喻,但朱志远却以苦为乐,“我们就是没日没夜地交心交朋友。”正是把身心扎在项目上,把群众的冷暖当作自己的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他在征拆战场上所向披靡。
原标题:用“新店速度”续写征拆新篇
原链接:http://epaper.xmnn.cn/xmrb/20180322/201803/t20180322_5167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