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刘彦玫)从IP化全面发展的2017年,到迎来了全IP产业时代的2018年,IP的价值越来越高。那么,在全IP时代,厦门的文化产业该如何运营呢?
1月18日,以“远见·先行”为主题的2018厦门国际影视文化产业交流论坛在厦召开,旨在搭建起厦门与全国影视产业交流的平台,促进产业发展机会对接与落地。
本次论坛在厦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共湖里区委宣传部、湖里区文体出版旅游局、厦门登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老厂房”华丽变身
湖里打造文化产业“孵化地”
厦门作为国际港口自贸区和东南金融中心,拥有活跃的闽商资本,金融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影视文化企业在厦门的落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依托国家政策导向,厦门市政府始终把文化产业作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 着力构建千亿文化产业格局,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自2016年起,厦门市着力发展影视文化板块,并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影视文化企业开展广泛的招商合作 ,并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厦门湖里区作为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自贸区厦门片区的所在地,将2.5平方公里的老厂房规划建设成文创空间。目前已经形成了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行业 、设计行业、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内容与新媒体行业等四大文化产业。辖区内现拥有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7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11家厦门市重点文化 企业。
在此基础上,湖里区为文创产业规划配置了合理的发展空间,把影视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出台了支持老厂房改造、引进人才、扶持文艺发展 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努力打造厦门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厦门湖里,是具备后发优势的,把2.5平方公里重工业老厂房改造成文创园区,且是在空间有限的岛内中心城区,这是很少见的,未来可以通过重点项目的落地带动整个园区建设,进而推动湖里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等专家则认为,文化产业要发展,特色传统文化就要活起来,从而助力区域文化产业链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