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从厦门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长为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每户农户一年增收上万元。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大宅村的蜕变,背后究竟有什么独特的能量?
大宅村拥有占地1200余亩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约3000万元,每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99%的村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有火龙果种植能手。在翔安区,与此相辉映的,有翔安区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绿色蔬菜直销的先进模式,金莉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种苗基地、莲塘宏路茶树菇专业合作社规模化菇房生产基地等多个典型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共同构筑起了当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沉甸甸的基石。
组建农业合作社
特色产业引领村民致富
“这就是刚刚从台湾引进不久的红心火龙果,不用人工授粉,光这一项,每亩的成本就可以降低一两千元。”大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跃进说。
“从台湾彰化引进的这个新品种皮厚、耐储藏、甜度高、果子大,市场反响很好。”大宅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锦芳说,在出果的日子里,江浙、上海一带的水果经营大户和收购商甚至直接住在我们村,收果后,成车成车地用货柜运走。
村民享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直接收益。陈跃进在当地承包了30多亩的火龙果园,仅新品种,预计今年可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
陈锦芳说,从2000年老文书陈金城带头租地17亩种火龙果开始,大宅村385户居民,如今有99%加入了农业合作社,社区的居民劲往一块使,经常凑在一起琢磨种植技术、提升品质等。厦门农科所的专家还会定期过来培训,将最新的技术尽快传播给种植户,村里的种植能手,不断出现。
像大宅村这样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在翔安还有很多,来自翔安区农林水利局的数字显示,目前全区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68家,入社农户1.71万户,入股资金20.61亿元,登记家庭农场94家。
翔安区农林水利局经管站站长林志江说,筛选产业基础较牢、发展潜力较大、带动农户较多、服务能力较强的合作社,重点进行指导和扶持,引导特色产业发展,这样的经济合作组织为居民和集体带来收入的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