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埔北区小学
新校长“萧规曹随” 用制度成风化人
今年是第五届思明区小学教学优质奖,前埔北区小学四届都获奖,没有入围那一届是因为它还没有“出生”——这所小学2004年成立。
向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前埔北区小学的这份傲人成绩单,让很多人想不到。今年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最近这届,前埔北区小学换了校长。
通常认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长最重要。事实上,比好校长更高境界的是:学校已经有好的制度。前埔北区小学就有这样的潜质。
2015年,石亚珠调任前埔北区小学当校长,新校长通常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人会推翻前任,留下自己烙印。但石亚珠观察了一段时间,几乎延续了她的前任、现任瑞景小学校长邹晓东任上定下的规章制度,甚至办学理念。
石亚珠前天说,原来的管理系统已经让老师养成很好的习惯,学校充满了正能量,我为什么要改变它?
她举例说,从开学初到期末,教学研讨课从来没有中断过,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有老师在开公开课,而且同一教研组的所有老师,无论多大年纪都要去听课。听完课后,大家评课,客气话不说,都是在“捉虫子”,指出不足之处。
前埔北区小学还有一群被石亚珠形容为“很纯粹”的名师在引领。比如,副校长、特级教师林睿就是一种“不上课就浑身难受”的“生物”。石亚珠说,这些名师带出了几个好团队。
这所小学还是跑步达人,从开办那年开始,每天课间活动,高年级孩子要在200米跑道跑四圈,低年级跑三圈,然后都走一圈。常年跑下来,孩子身体素质可想而知。
前埔南区小学
从学生需求出发 办接地气的活动
这次是前埔南区小学第三次获得优质奖,不过很多人是从福建省高考第一名知道它的——那个第一名曾就读前埔南区小学。就在人们以为这只是偶然时,2012年和2013年高考,两个曾就读于前埔南区小学的孩子获得厦门市第一名。
这所因为高考出名的小学,最大的特点是:不同于一些学校把美好的办学理念当成“面子工程”,前埔南区小学则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博雅”理念,贯穿在各项教育教学中。这所小学做的每件事,都没有忘记“博雅”目标。“博”指知识、能力、胸怀广博,“雅”则指举止、情趣、心智高雅。
前埔南区小学校长肖淑芬认为,有效的教育始于清晰地知道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这几年,前埔南区小学通过“新基础教育”改革来激发“博雅”活力,最大特点是更多考虑学生的需要。肖淑芬举例说,以往学校活动的“重心”太高,常常忘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现在,前埔南更多地从孩子立场来设计活动,譬如说,看到刚上学的孩子贪图方便从草坪中穿跑,班主任陈老师便在学校规定“我是神气的小学生”系列中举办“我为校园添绿叶”班队活动,培养孩子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所学校的学生人人都有负责的岗位。譬如说,有专门负责照料班级植物的,有负责关灯的。肖淑芬说,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学会服务,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
民立二小
每节课前几分钟 全校孩子读经典
民立二小成立于2013年,一“出生”就担负两个使命:一是分担松柏片区一部分生源,二是接收西郭学校学生,现已停办的西郭学校是招收外来娃的学校。
因此,对于此次获奖,民立二小党支部书记林文良百感交集。五年前,在从市二实验小学调任民立二小后,林文良和同事为新学校确立了办学理念:追求幸福。
长得憨憨的林文良说,民立二小的“幸福”很“简单”:让学生在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中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在帮助学生获得幸福时,老师也会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那么,整所学校都会是幸福的。
民立二小的办学,都是围绕着这些看似简单但意义深远的理念进行的。譬如说,学校把课程分为三类:智与能,健与美,情与趣,一些特色课程是动态的,如果不受学生欢迎,就果断淘汰。
在仙岳山下的民立二小有一景:每节课上课前几分钟,全校书声琅琅——不管是上什么课,学生都要进行几分钟的经典诵读。
学校认为,经典诵读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去践行这些美德,最终还可以给他们带去幸福。当然,成果用不着说那么远,民立二小的语文成绩就很不错,这被认为是经典诵读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