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品牌更加彰显
集美是嘉庚故里、百年学村,其特有的“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文化底蕴,是这片土地魅力的重要所在。
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集美区打造诸多品牌活动,成功举办海峡论坛两岸特色庙会,举办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7中国综艺峰会等大型活动;集美学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厦门(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获评福建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
作为嘉庚精神的发源地,文明奉献是人文集美精气神的一个注脚。在这里,在册志愿者占户籍人口10%,涌现出飞鹰救援队等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队和品牌;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在后溪挂牌;后溪镇蝉联全国文明乡镇,银亭社区、鳌园景区再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政府建设持续加强
一年来,集美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25件,区政协提案140件。代表关注的安置房产权证办理取得新进展,新办安置房个人产权证459套。
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集美区深化简政放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权责清单全面公布,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9项,承接下放事项68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1318项,占总事项的86%。在全市率先实现自助终端一体机在镇街、村居全覆盖,推动67项区级便民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
同时,集美区积极开展友好城市合作交流,扎实做好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帮扶等工作;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发展。
举措2018
关键词1
创新驱动 打造高素质区域创新中心
2018年,集美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将持续强化,厦门国际创新中心、中国数码港海西运营中心、云创漫谷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技术转移促进机构也将落户集美。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2018年,集美区将继续推动“两化”融合,计划实施20家企业“两化”融合贯标辅导。此外,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也将持续深化,同时还将继续深化与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合作,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关键词2
项目带动 培育升级版“4+X”现代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仍是集美区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其中先进制造业是重点,明年新凯、吉顺芯、稻兴科技、宸展光电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将增资扩产和竣工投产。软件信息服务业总体收入力争超过160亿元,网宿科技、卓翼科技等项目将运营。商贸物流业方面,重点集聚北站、新城核心区等片区商圈人气。文化旅游业方面,将加快推动集美旅游码头开工,开通铛铛车旅游专线,打造亲子、研学等旅游品牌等。
以厦门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集美将对全区空间规划进行优化,工业用地收储新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闲置工业用地收储力度及存量利用将强化,同时还将推出一批产业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