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勇义 通讯员 陈小鹏)阳翟小学正在上音乐课,白交祠小学的学生也远程同步,上了一堂精彩的音乐课;阳翟小学的同学们正在上数学课,台北万芳小学听了,并参与了交流。
如此远的距离,如此新颖的教学,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同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近几年来,同安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独特的“同安经验”,实现了班级、校际、区域之间“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此经验还荣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也是福建唯一地区获此殊荣。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经验全国领先
就在上个月,同安信息化教育传来好消息,阳翟小学报送的“同上一堂课,天涯若比邻”案例,通过中央电教馆组织的“2016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专家组评审,全国32所学校通过专家评审,收入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案例集。“能跟台北的小朋友一起上课,很新颖,很有趣。”阳翟小学二年级郭同学说,这样的方式让他觉得酷,很有趣。在“互联网+教育”的形式下,同安区委、区政府一直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早早就大胆改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理念,助推“智慧课堂”、“智慧管理”与“智慧校园”等智慧教育改革。
据悉,2012年9月开始,同安区教育局就创新性引入“购买服务,不买设备”的教育城域网暨“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以租代建”校企合作新模式。2013年9月,教育城域网正式建成并投用,为城乡同上一堂课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创造了条件。2014年11月,全区中小学1466个班级多媒体电子白板全部建成投用,实现“班班通”。2015年2月,39套自动录播系统投用,覆盖了同安区直属校、中心校和8个边远山区教学点。2016年6月,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启动“智慧校园”试点建设;2017年2月,启动同安教育“云平台”建设,构建教育“大数据”,覆盖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现代教育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艺体教育成特色 培养大量人才
同安信息化教育取得全国领先的成就,同安的文体教育也是遥遥领先,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今年,同安区培养的举重运动员林智翔,获得2017年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抓举、挺举、总成绩三枚金牌;运动员李天赐,获得全国青少年射箭锦标赛男子50米项目冠军;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黄宇杰、陈成志、陈楚雯3位同学在陆空协同机器人反恐比赛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同安区还始终坚持“活动即教育”,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力拓宽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同安已连续组织开展12届“可爱生肖形象设计大赛”;连续组织开展5届《中小学书法现场比赛》;连续组织开展7届《民间美术夏令营》;连续举办6届中小学生趣味运动会;连续组织开展9届《德三杯环东海域现场写生比赛》;连续组织开展21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逐步形成同安素质教育的常态。
接下来,同安区将继续广泛挖掘、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主动融入同安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丰富、丰满同安未来人才的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