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康复
专业化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在中华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见到学员小华(化名)时,她灿烂的笑容和大方的举止,让人无法想象,她是一位精神残疾人。残援中心主任阮明月说,“我们阿华现在可是中心最积极的人,中心的每堂课都会参加,还参与志愿服务,帮忙爱心义卖。”
自从小华来到残援中心后,中心便将其列为精准康复对象,除了常规的技能、体能康复培训外,中心还特别注意她的情绪引导。阮明月说,“每次发现她不开心,我都会和她进行一对一沟通,让她倾诉出来,消除她不愉快的情绪。”令人欣慰的是,阿华的笑容越来越多,药量也有所减少。
镜头切换到莲丰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站,不少残疾人在社区康复协调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站内还备有拐杖、轮椅等,氛围十分温馨。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社区残疾人联络员开展入户康复需求评估,做到残疾人每人一档,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这不,在入户中,看到老赵因中风瘫痪在床,立即帮他申请了护理床。此外,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还组织残疾人与家庭医生进行签约,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训练。
以6个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龙头、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64个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站为基础、社会康复机构为补充,思明区残联建立了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同时,广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让残疾人各项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实现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有机构可进、有社区可依、居家可享”。
打造特色
助力残疾人圆就业创业梦
最近,嘉莲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更加热闹了,中心正在尝试开发“闽南红砖雕”的文创衍生品拓画,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文创援残奔小康”的项目中。
视障残疾人小蓝则在红砖上专注地雕刻着。今年通过制作闽南红砖雕作品,她已经获得3200多元的收入了。学员小蓝是低保户、一户多残家庭,参加“闽南红砖雕”雕刻课程,让她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小蓝感动地说道,“没想到自己不仅实现就业梦,还走上文创之路。”
嘉莲街道残援中心“闽南红砖雕”雕刻课程是全国首创残疾人“闽南红砖雕”技能传承及市场化“奔小康”项目,援残培训工作“内训基能、外训技能”得到实质性飞跃,学员收入大幅提高。
如今,“闽南红砖雕”的名气越来越大。在今年11月举行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学员们的作品还亮相参展,备受关注。嘉莲街道残援中心主任林弘介绍说,“有5家企业看中我们的产品,有一家还是来自香港,正在跟进接洽中。”
目前,思明区残联正在全力推进嘉莲街道残援中心“闽南红砖雕”雕刻课程申报“全国百佳残疾人传统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基地”。
思明区残联全力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实现帮扶从单纯“补血”转向“造血”。
过去五年来,思明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思明区残联通过购买公益岗位就业、居家和社区灵活就业、福乐家园和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辅助性就业、盲人按摩派遣就业等,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五年来新增残疾人就业546人。
【亮丽数据】
●五年来,全区为5834人次的困难残疾人提供生活补助1996.1万元,为16307人次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护理补助5688.43万元。
●五年来,有1976人次的残疾人和残疾低保户健全子女,享受各类助学补助348.45万元。
●全区签约8个重残托养定点机构,五年入托重度残疾人713人次,补助金额631.43万元,取得了“托养一人,解脱一家,温暖一片”的成效,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