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礁”古石原貌。卢志明 摄
《海沧周报》记者 林艺萍
近日,青礁村湿地公园即将开工建设,这个以“青礁”古石为核心的公园不仅将为该村增添一处新景观,也将成为其延续历史文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事实上,青礁村名就源于这块“青礁”古石。“青礁”古石从何而来?青礁村又为何以此命名?近日,记者来到青礁,探寻其中的秘密。
驱车从三都路拐进港北路,车行几百米,靠近IOI厂房一侧,眼前出现了一汪水池,古石就隐藏在其中。远远望去,填高的土层中间形成低洼,积蓄了不少雨水。池中两块乳白色的石头紧紧挨着,其中一块石头上凿出的台阶清晰可见。
村民介绍,原来这里还没填土时,古石周边并没有积水,占地约四五十平方米的两块石头挨在一起,很像占卜用的筊,村民们称之为“筊信石”。事实上,“筊信石”原本是海里的礁石。青礁村南临九龙江出海口,南宋伊始,村里人口逐渐增多,为防止海水侵袭,村民多次填海筑堤,堤内形成了一片海埔,“青礁”古石就在海埔之中。又因为古人把白色称为青色,因此礁石也被称作“青礁”。
“上岸”后的“青礁”常年风尘不染,历代以来不管是种田、放牛,还是养殖鱼虾的村民,劳作之后总爱到古石上歇息,久而久之,这里成为村民的重要聚集场所和主要地理路标,因而此村得名“青礁村”。
村民透露,原先“青礁”古石周边还有一块重约六七吨的风动石、一块蛇石、一块龟石、一块鸡母石,护卫在“青礁”古石左右,镇锁水口。可惜在上世纪矿山出口浪潮中,蛇石、龟石、鸡母石先后被开采,“青礁”古石与风动石在村民们的保护下得以幸存。
在海沧区政府的支持下,青礁村正着手保护与开发“青礁”古石。为了重现其当年的风貌,古石所在区域将被打造成一处占地约10亩的湿地公园。公园将建设环湖步道,种植各类植物,中心区域进行清泥围岸,降低水位线,重现古石全貌。届时,公园将与不远处的观光农业形成生态旅游新基地,吸引游客驻足,为村民带来旅游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