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青礁依旧在 当成宝贝保护起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青礁”古石原貌。卢志明 摄

  《海沧周报》记者 林艺萍

  近日,青礁村湿地公园即将开工建设,这个以“青礁”古石为核心的公园不仅将为该村增添一处新景观,也将成为其延续历史文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事实上,青礁村名就源于这块“青礁”古石。“青礁”古石从何而来?青礁村又为何以此命名?近日,记者来到青礁,探寻其中的秘密。

  驱车从三都路拐进港北路,车行几百米,靠近IOI厂房一侧,眼前出现了一汪水池,古石就隐藏在其中。远远望去,填高的土层中间形成低洼,积蓄了不少雨水。池中两块乳白色的石头紧紧挨着,其中一块石头上凿出的台阶清晰可见。

  村民介绍,原来这里还没填土时,古石周边并没有积水,占地约四五十平方米的两块石头挨在一起,很像占卜用的筊,村民们称之为“筊信石”。事实上,“筊信石”原本是海里的礁石。青礁村南临九龙江出海口,南宋伊始,村里人口逐渐增多,为防止海水侵袭,村民多次填海筑堤,堤内形成了一片海埔,“青礁”古石就在海埔之中。又因为古人把白色称为青色,因此礁石也被称作“青礁”。

  “上岸”后的“青礁”常年风尘不染,历代以来不管是种田、放牛,还是养殖鱼虾的村民,劳作之后总爱到古石上歇息,久而久之,这里成为村民的重要聚集场所和主要地理路标,因而此村得名“青礁村”。

  村民透露,原先“青礁”古石周边还有一块重约六七吨的风动石、一块蛇石、一块龟石、一块鸡母石,护卫在“青礁”古石左右,镇锁水口。可惜在上世纪矿山出口浪潮中,蛇石、龟石、鸡母石先后被开采,“青礁”古石与风动石在村民们的保护下得以幸存。

  在海沧区政府的支持下,青礁村正着手保护与开发“青礁”古石。为了重现其当年的风貌,古石所在区域将被打造成一处占地约10亩的湿地公园。公园将建设环湖步道,种植各类植物,中心区域进行清泥围岸,降低水位线,重现古石全貌。届时,公园将与不远处的观光农业形成生态旅游新基地,吸引游客驻足,为村民带来旅游红利。

相关新闻
气温骤变时注意保护心脏

台海网12月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近期,冷空气一波接着一波,气温骤变和低温时,容易加重心绞痛、心梗和猝死发生的几率。记者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了解到,每年厦门市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数大约为1600人—2000人,其中有近千人在医院外发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导致严重后果。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叶涛表示,这一波寒潮到来后,医院...

两岸专家畅谈闽南文化传承 保护推广方言

台海网12月2日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昨日,由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的闽南文化沙龙(闽南方言厦门专场)在厦门举行,沙龙以“学习传承闽南方言”为主题,海协会原副会长、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张铭清,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秘书长张世平,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张振兴等近80位来自海峡两岸...

宁德蕉城区着力保护红色资源 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

台海网12月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走进宁德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只见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建筑,从村头延伸到村尾,村道整洁,绿树掩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山路通到外头,要去城区,得起个大早。现在,九贝红色旅游公路通车了,去趟城区,只要四五十分钟车程。更让人欣喜的是,这里红色旅游点多,红色旅游迎来了春天。”53岁的村民陈华霖看中家乡...

保护传承珍贵遗存 一纸一墨拓印鼓浪屿摩崖石刻

来自苏州的师傅为鼓浪屿摩崖石刻拓片。   台海网12月2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鼓浪屿的美,不仅在于它迷人的风光,更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郑成功、蔡元培、蔡廷锴、林尔嘉……一位位历史文化名人都在岛上留下诸多传世墨宝。岛上珍贵的摩崖石刻,一笔一划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甘肃立法保护湿地生态14年 湿地修复与恢复初见成效

中新网兰州11月28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11月28日是甘肃省率先在全国立法保护湿地的第14年。当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披露《关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称,该省尕海湿地面积有明显增加,月牙泉水位趋于稳定,干涸60年的哈拉诺尔湖重现碧波,形成了24平方公里的湖面。   甘肃是中国湿地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湿地总面积169.39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