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仪式】
向师傅们鞠躬 呈拜师帖再敬茶
当天,漆线雕非遗大师蔡水况、厦门珠绣大师谢丽瑜、中华剪纸大师张金城端坐在太师椅上,面前站着穿着校服的徒弟。在基地成立仪式后举行的拜师仪式,据说严格模仿了古代的拜师程序。
徒弟们拿着红色的拜师帖,齐声说:师傅,学生诚恳地拜您为师,您辛苦了!他们毕恭毕敬地向师傅鞠躬,呈上拜师帖。他们都是自愿报名后遴选出来的。集美工业学校闽南文化产业系主任苏荣星说,报名学生很踊跃,300多人中才选出30多人。
待师傅收下拜师帖,主持人高喊“敬茶!”学生们整齐鞠躬后,把茶递给师傅。
这时,轮到师傅回礼了。他们送徒弟每人一本《弟子规》。接着,在师傅面前,学生朗读了其中一段。至此,拜师仪式才算完成。
【特别的理念】
倡导工匠精神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21世纪举行如此古香古色的拜师仪式,师徒看上去都有点紧张。拜师典礼后,79岁的蔡水况赶紧抽了支烟。他说,之前他都没有这样拜过师,因为他们都是家族企业,不用拜。
不过,这不只是一个形式。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说,他们要在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引入现代学徒制,老师是师傅,学生即学徒。
市教育局巡视员任勇说,从2012年起,教育部连续5年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它被认为“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
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副主任杨涛说,现代学徒制其实体现了职业教育最本真的原则――“做中学”。通过大师手把手传习,使学徒“会”操作、“熟练”操作。学徒则耳濡目染,逐渐习得“默会”知识和技能。
陶顺生还认为,师傅传习过程,也是工匠精神的最生动教育过程。他列举漆线雕制作为例,一件产品需耗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制作时间,“这就是现在倡导的工匠精神”。
【特别的教法】
没有黑板和讲台 基本是手把手教
三位大师都在基地拥有专门的“教室”,不过,它没有黑板,没有讲台,更像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师傅的工作台和徒弟的操作台一边放一个。
拜师仪式后,师傅们开始授课。在剪纸教室里,张金城发给学生们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后,没有教材、没有讲义,他空手上“讲台”。他先教学生们剪团花。他说,剪纸就是“你要用心剪,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学生们有些懵。他于是进一步指导他们:先把纸折叠,再从边上剪。这下大家听懂了。在他们开剪后,张金城一个个看过去,有时还给一些提示。譬如说:手往后挪下。
在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中,有的学生剪出了六角团花。
杨涛说,考虑到这些传统工艺的特点,这些工艺大师的上课时间也会和其他学科不同,有的一节课需要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