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李某甲、李某乙等6人经电话通知主动投案。经司法鉴定,被占用种植胡萝卜林地面积共11余亩,林地原有植被已被严重毁坏。
今年6月,经检察院、森林公安派出所、农林局等多方合力,促使犯罪嫌疑人李某甲等6人与村委会签订修复协议,并委托第三方进行造林作业设计,确保恢复种植。
“我们查处破坏环境的案件,归根结底是要保护环境,所以一定要重点抓生态修复,这样成立生态检察室才有意义。”同安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检察室成立后,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修复检察工作,邀请森林公安派出所、农林局等相关单位举行座谈会,结合同安区实际,健全和完善生态修复机制。
目前,“生态检察室”已受理涉及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7件14人1单位,其中起诉3件3人,不起诉11人,并运用生态修复机制签订补植复绿协议,恢复种植。
设立“生态检察室”只是近年来同安区检察院加强民事行政生态检察监督的一个缩影。今年,同安区检察院以“基层民行工作推进年”专项活动为契机,紧扣全区中心工作,深入调研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情况,形成《关于采石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供同安区政府参考。
该建议获同安区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检察院对此项工作的对策建议很及时,也很必要。”并要求相关领导牵头,尽快专题研究,提出可行方案。
此外,同安区检察院还与同安环保分局签订了《关于建立生态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若干意见》,持续推进生态公益诉讼工作。向区国土局及区农林局各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件,均已积极整改。向区执法局提出不当履行职责监督检察建议1件。
同安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同安是国家级生态区,林地广阔、流域密布,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同安区的一项重点,因此,同安区检察院也顺应民声呼应,聚力生态检察,守护同安绿水青山,提高群众的执法工作满意率。
积极创新防控风险 用心关怀未成年人
今年6月8日下午,汀溪学校梯形教室里热闹非凡,原来是同安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来到该校,带着法律知识的饕餮盛宴,与该校共同举办学生反校园欺凌知识竞赛活动。
这样的活动,本质上还是为了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增强广大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相较于以往的大课制宣讲,显然这样的形式有了更多的创新,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今年,同安区检察院积极探索创新法治巡讲模式,以中小学生为抓手,采取分组知识竞赛的新形式,分别到汀溪学校、同安一中、梧侣学校开展法治巡讲3场次,覆盖学生600余人,普法成效立竿见影。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尽管参赛队员组成是指派与随机产生相结合,在必答题竞赛环节中,所有队员都得到了满分――打破了传统单向宣讲的刻板枯燥,双向互动的法治知识竞赛模式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都得到了提高。
实际上,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上,同安区检察院一向是“创意满满”。而这些创意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未成年人得到更好的保护。
今年年初,同安区检察院通过一起猥亵案发现校园安全隐患,发出全省首例“从业禁止”检察建议。
同安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认为,这起案件反映出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监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禁止具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污点的人员担任教职工,已经在岗的也要全面清查及时清退。目前,同安区检察院已经向该区教育系统发出25份“从业禁止”检察建议,并促成区教育系统开展专项整改。
此外,针对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同安区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卫计局、区文明办建立一站式取证机制。
所谓一站式取证机制,一是推行一站式询问,侦查机关对与性侵害犯罪有关的事实,以全面询问、一次询问为原则,制作同步录音录像,避免反复询问造成二次伤害;二是开辟绿色就诊通道,为受性侵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专门医生接待、身体检查、痕迹提取等救治项目;三是免费提供心理援助;四是预审司法救助条件,对需要救助并符合条件的未成年被害人,在侦查阶段即告知其申请司法救助途径。
该机制被确定为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项目,同安区检察院也被省检察院确定为新一批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基层联系点。
对于失足少年,同安区检察院同样极尽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