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9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天下午,文艺大讲堂曲艺讲座在官任社区居委会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市声随想”。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答嘴鼓项目传承人杨敏谋从过去厦门人的一天说起,一下就吸引了听众的兴趣。
杨敏谋说,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过去在厦门市区,天还没有亮,就有师傅拉着粪车到大街小巷吆喝。家家户户的居民,特别是家庭主妇清晨要起来做饭,听到吆喝声,赶快先把马桶拿出来。厦门人讲文明,不识字的人向有文化的人学习,觉得叫“尿桶”不好听,便雅称“提花篮”。
提到卖豆浆、磨剪刀、修蒸笼等各种吆喝声,以及背后的老厦门市井生活故事,杨敏谋妙语连珠,逗得在场观众笑声阵阵。他说,这些吆喝声一方面能够勾起老厦门人对童年的记忆,另一方面吆喝声又带有押韵,是答嘴鼓的原始素材,可以拼凑起来变成一个小段子。答嘴鼓的素材非常丰富,涵盖了厦门的方言、俚语、歇后语、童谣等,有很多启蒙的东西在里面,过去老人给孙子解说,让他们得到一些生活的常识。现在,很多小朋友听不懂以前的话语,而学习答嘴鼓,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答嘴鼓押韵,有节奏感,听起来好听又有趣,也受到许多小朋友的喜欢,现在不少学校开始重视起来了,学习答嘴鼓的学生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