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勠力谱新篇 厦门二院迁建集美实现跨越式新发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二院全景。

  

二院别具一格地将百年发展史铭刻在门诊大厅。

 

二院客服人员悉心为患者服务。

  

温馨舒朗的二院门诊休息区。

  

夜幕下的二院。

  台海网8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十四年前,为了满足厦门市岛外片区的就医需要,从鼓浪屿搬迁至集美的厦门市第二医院,从平地到高楼,从设备到人才,从临床到学科建设,从服务到管理,始终坚持践行着“百年救世·诚毅永恒”的百年院训。

  十四年来,一次次风驰电掣的手术抢救,一场场精心细致的诊治照护,一座座毗邻而起的病区大楼,医院一点一滴的发展都浸透着天使们的良苦用心和砥砺前行者的涓涓汗水,更演绎着二院这十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厦门市第二医院在实现医院自我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初心,为一方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如今,该院已经发展为具有千床规模、专科设置齐全、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三甲综合医院,成为厦门市岛外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当家人说

  杨伟群院长:

  满足片区居民 基本医疗需求

  “作为一名三级医院的院长,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满足片区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且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临床医生的看病能力、操作能力。服务好患者的同时,让患者有更舒适的环境就诊。”二院院长杨伟群诚恳地说:“一家医院说得再好,病人不来,都是一句空话。”

  现在的二院,每天早上一上班就没车位了,说明二院的发展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说明医院的32个二级专科能满足厦门人的就诊需求。

  这也得益于二院这些年来不变的发展目标:大专科、小综合,建成2个在全省甚至是全国有影响力的专科,进一步提升全院的临床技术水平。院内的呼吸病医院已完成这个目标,执行院长柯明耀是厦门唯一一名连续2年排名国内百强医生榜的名医,呼吸病医院也成为全国知名的专科。今年内,肾内科将成为二院的第二个大专科,拥有福建数一数二的血透中心。

  未来,历经沧桑凤凰涅槃的第二医院,将坚守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不断探索前行,再创新的辉煌。

  业务用房翻六倍

  率先成为岛外三甲综合性医院

  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计生委以及集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厦门市第二医院总体迁建集美区盛光路。经过近十四年来的发展,二院总占地面积达6.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1万平方米,拥有急诊大楼、门诊大楼、核医学放疗治疗楼、三栋医技病房楼和行政办公楼,各种配套设施完善。其中业务用房达到10.38万平方米,较十四年前整整翻了6倍。

  十四年斗转星移,在集美这块侨界领袖的故乡,第二医院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医院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从十四年前的400张发展到如今的1100张;

  员工人数从5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人;

  从门急诊数据看,年门急诊、出院人数分别从2003年的24.3万人次、 8250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05.4万人次和3.3万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为9.19天。

  二院从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率先成为岛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成为厦门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切成绩来之不易,既有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有历任院领导的薪火接力,也饱含着全体员工的砥砺前行和省内外千万患者的信任相托。

  改善服务 提升全院人情味

  医院,应该是最有人情味、最尊重人的场所。

  在二院门诊区,有舒适的座椅沙发,徽派连廊亭台连接门诊区与住院区,楼层间的过道则以艺术走廊相连通,楼宇间的空隙可俯瞰巨大玻璃透明屋里的绿色植被……只要身在二院,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患者,除了能真切感受到医护人员专业、精心的医疗照护外,都无一例外地体验到医院给予患者润物无声的温暖关爱。

  在优化就诊流程方面,二院通过强化信息化手段不断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对预约诊疗平台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目前市民可通过网络、电话、手机App、微信、窗口、自助机、基层卫生机构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预约,只要预约成功就会收到个性化的就诊提示短信,患者甚至可以在二院门诊的自助机上进行药品价格、手术价格查询。一站式充值和结算服务,大大缩短了患者收费结算等候时间。

  二院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度也逐年提升。

  2014年9月,二院领导把最后一批非病房护理单元纳入“优质护理服务单元”,完成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全覆盖。在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文·关爱”活动的开展。自2013年来,护理部以科室为单位,根据病人需求,每周一次,每次2人-3人,走进有护理指导需求的患者家庭,给予他们家庭护理指导。活动开展至今,共有护士300余人次走访了近百个家庭,该活动被厦门市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医德医风精品项目”。

  提升硬件 助攻临床诊治水平

  医院要发展,硬件设备是重要条件之一。

  十多年前,首台四排螺旋CT的引入,已经让当时的二院人欣喜不已。仅这十年间,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二院人除建设更加整洁、宽敞、明亮的门诊和病房外,还对各种先进医疗诊治设备进行补充和更新。目前,二院拥有的百万元以上高精尖医疗设备资产就达3.8亿元,包括超高端全身能谱螺旋CT机、3.0T无声磁共振、直线加速器、DSA、荧光电子支气管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连续肾替代一体机、中央水处理系统以及全专科全系列进口腔镜微创手术器械……此外,医院还配有全新手术间19间,重症监护病床49张以及全市领先的自动物流配送系统等。

  人才梯队 提升医院软实力

  除了设备,人才就是每家医院的软实力。

  十四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多位骨干医师一一成长为各专科学界的翘楚,如入选全国名医百人榜的呼吸病医院执行院长柯明耀主任医师、入选国家第三批五百名老中医的陈炳焜主任医师、厦门妇科腔镜手术传承者陈小苑主任医师、福建省卫生系统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陈旭艳主任医师等。陆续有英国皇家医学院麻醉学博士王忱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肾内科博士后王玉新主任医师,德国汉诺威大学博士段明科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皮肤科博士孔祥明主任医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汕头大学博士郭岗主任医师,留日归国的心血管内科博士金哲秀主任医师,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学博士后李占清主任医师等一大批人才加盟二院这个大家庭。往昔的二院,常受困于人才梯队青黄不接,如今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1149人,高级职称者197人,博士22人,全院医师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青年英才纷沓而至。

  坚持定位 大专科小综合协调发展

  十四年来,二院的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一个发展定位: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大专科即为在二院建立2个—3个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领先学科,小综合则是健全所有的二级分科,满足集美区及周边地区居民治病检查、预防保健的需求。

  目前,二院第一大专科已建成,即呼吸病医院。这是厦门市第二医院的院内院,也是厦门市呼吸疾病诊治中心所在,更是厦门医疗界呼吸病学的一张亮丽名片。该学科在呼吸介入方面的技术十分成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它是全国首家肺癌诊断与治疗示范基地,也是德国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的协作医院,曾赢得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国内外呼吸疾病专家高度赞誉,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呼吸病医院设床位240张,辖6个医疗单元和1个独立的呼吸内镜诊疗部和独立的ICU。工作人员120人,中心拥有电子超声支气管镜系统、荧光电子支气管镜系统、三晶片硬式内窥镜、C臂机等设备。仅2016年,二院呼吸病医院的门急诊就达45607人次,出院8612人次。外地患者占比超过六成,全国慕名或转诊而来的疑难杂症患者络绎不绝,在此得到了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该院的住院床位更是出了名的一床难求。难以想象的是,十四年前,当时还是呼吸内科的呼吸病医院仅有三名医生,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把支气管镜。二院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历经艰难,硬是在夹缝中谋求发展,依靠上下齐心,终于取得了呼吸病医院现在令人赞叹的成就。

  肾内科,是二院即将打造的第二个大专科,学科带头人王玉新博士后师从国内著名的肾脏病学专家。王玉新是复旦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是厦门市首批医学学术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厦门市拔尖人才。早在1981年,厦门市第二医院就率先在闽西南地区开展了血液透析治疗,自此,成千上万的血透病人与二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现在,二院的肾内科既有22岁的年轻患者,也有88岁的老患者,更有血透时间达到15年的老病人,他们都见证了二院血液透析中心十余年的发展壮大。

  现在,二院肾内科的血透中心已迁至新的三期病房大楼三楼,血透病床数达到64张。目前,血透室二期建设项目接近完成,将增加血透床位39张,总床位将达103张,将成为厦门规模最大、全省较大的血透中心。王玉新主任治学严谨,对科室医师高定位,严要求,经过他的培养和锤炼,形成了完整的学科梯队。科室所有医师均承担临床和教学工作,骨干医师都获得省市各类级别的医学科研立项,该科已走上一条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之路,为成为二院第二个大专科不懈努力。

  在小综合上,二院的32个二级分科已全面建成,医技科室各种医学检查,包括全省首台500排滚动超高端的全身能谱螺旋CT,3.0T无声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能满足集美区及周边居民就地治病检查的需求。

  与十四年前相比,二院还有许多学科都在成长和发展,医院现在拥有一个院内院和市级医学中心,6个市级规划重点专科,拥有内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放射影像科共五个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院担任历届国家及省市各级学会的主委、副主委16人,常务委员58人。今后,医院将结合厦门医学院整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二院的医教研水平,促进整体学科的发展。

相关新闻
集美国税积极对接环境友好型企业 帮助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红利

台海网8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我们公司在2016年电池生产全面实现无汞化,达到了国家环保电池的标准,今年以来消费税一分钱都不用交。在我们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上,有国家税收政策的扶持,我们会更坚定、更有底气地走下去。”谈到今年得到的税收优惠“大红包”,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聂德魁如是说。   近年来,我国通过税收政策扶持新能源等环保企业,淘...

勠力谱新篇 厦门市第二医院迁建集美实现跨越式新发展

二院全景。    二院别具一格地将百年发展史铭刻在门诊大厅。    二院客服人员悉心为患者服务。    温馨舒朗的二院门诊休息区。    夜幕下的二院。   台海网8月3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十四年前,为了满足厦门市岛外片区的就医需要,从鼓浪屿搬迁至集美的厦门市第二医院...

集美举办的金砖国家风情体验日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在扇面上写诗。   台海网8月28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记者 叶芷蔚)品茶道、印活字、画折扇……26日,由集美区委文明办主办,集美和欣社工协办的“中国文化体验日”活动在集美社区书院区级指导中心举行。志愿者们身着汉服,在优雅的古筝伴奏下,让30多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感受中国...

打造永不落幕的智能制造专业展会 集美开了家“机器人超市”

台海网8月2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雪梅)8月20日,代表国内智能制造产业最高水平、汇聚厦门智能制造产业全产业链的“机器人超市”暨“海峡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产业园”在集美机械工业园区隆重揭幕。这是推动厦门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学习交流和交易平台,将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智能...

集美园博社区书院小凤仙亲子种植课成功开展

居民在播种好的花盆前合影留念 台海网8月18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16日下午,伴随着五言绝句《咏指甲花》朗读声音,一场主题为“绿色园博之小凤仙亲子种植课”的活动在园博书院拉开帷幕。此次种植课除了美化环境,增加社区亲子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