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希望》
作者:海沧实验幼儿园园长颜巧玲
作品说明:利用台风中损毁的桃花心木,制作成茶几造型,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众志成城》
作者:海沧中学集体创作
作品说明:以汉字“众”为造型,一个大写的“人”呵护两个小写的“人”,表达“人心齐、泰山移”。
通讯员 庄洋 本报记者 郭宝林
图/由海沧教育局提供
11月14日,一场主题为“齐心创造抗灾奇迹 爱心铸就生命希望”的海沧区校园“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纪念作品展揭幕仪式,在海沧区各校园展开。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作品展。作品的创作材料,都是来自“莫兰蒂”强台风中折断的树木、倒塌的围墙和毁损的围栏等。创作者,则是海沧区各个学校的老师、家长和学生;这次作品展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枯木逢春、和谐一家、同舟共济……一个个鲜明的主题,提醒人们时刻铭记“有大爱、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厦门抗台救灾历史。
“感恩”教育
成为海沧学校灾后第一课
9月15日凌晨,今年全球最强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海沧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奋起抗击,谱写了一曲雄壮的抗天歌。
一天之内,全区主次干道通行能力基本恢复,主要区域生产生活开始恢复;三天之内,全区所有公民办学校正常开学,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七天之内,全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抢险救灾任务顺利完成,彰显了“海沧速度”、“海沧力量”。
9月18日,海沧区率先全市实现所有校园如期复课。在灾后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开展了“大灾无情 人间有爱”灾后重建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少先队员们为环卫工人、解放军叔叔、公安干警、城管代表和志愿者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献上鲜花,“感恩”教育,成为海沧区所有学校灾后第一课。
创作作品近5000件
获央媒点赞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面对大量折断的树木、倒塌的围墙、毁损的围栏,海沧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思索,如何变废为宝,使它们重获新生?这既是留住这段历史,也是弘扬抗灾精神。于是,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从中激发了灵感,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就地取材,用各种废弃的材料,制作了一系列雕塑、桌椅、玩具。据不完全统计,有4万多人参与创作活动,收到作品近5000件。
海沧的这一创意活动,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14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播报了“厦门海沧,台风过后学校添了一份‘坚强美’”专题新闻,引起强烈反响。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此次台风灾后重建纪念作品展,还是此前举行的“灾后第一课”感恩教育、安全教育,海沧区的灾后教育工作很有亮点、有新意。
创意活动
得益于长期艺术教育浸润
其实,海沧区的这一创意活动,得益于长期艺术教育的浸润。艺术教育进校园,一直是海沧美育教育的一大特色。2013年,海沧区被列为厦门唯一一个“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说,“我们在学生少儿时期,就十分注重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现在,海沧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门’的艺术课程,开展个性化艺术教育,已形成海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