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玫:
海沧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儿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厦门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儿科学会哮喘协作组成员;厦门儿科学会哮喘协作组副组长。
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至今。擅长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小儿咳喘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文/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蓝玉培 吴艺敏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1、火眼金睛识别疑难症状
儿科常被人戏称为“哑科”,患者很多是牙牙学语的婴幼儿,沟通上的不顺畅加大了医疗诊治难度。这时,医生的准确判断和当机立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0多年的临床经验,让方玫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2岁男孩蒙蒙莫名咳嗽一个多月,辗转我市各大医院诊治,均没有缓解。方玫接诊后,听了家属的描述,初步怀疑是气管异物,她追问蒙蒙奶奶有没看见孙子气管吸进异物。奶奶回忆,一个多月前,给孙子喂稀饭时,用花生米配着喂,从那天开始蒙蒙出现了咳嗽的症状。方玫请本院其他科室的医生给蒙蒙进行气管镜排查,果然,在蒙蒙右边的支气管里取出了半粒花生米。事后,蒙蒙的家人特别感谢方玫。
9岁的园园发烧半个多月,因为他的妈妈曾患肺结核,家人担心园园这次发烧是肺结核引发的,转诊至方玫这时,方玫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园园的肺部大面积发炎,且炎症的脓性分泌物差点把气管堵住了。为了确诊园园的病情,单是结核敏感试验,方玫就做了3次,为防结果不准确,她还将标本分送至两个不同的地方,并请来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幸运的是,园园是感染支原体合并其他感染,肺炎的治疗方向没错。在30个日夜的治疗后,园园终于治愈出院。
方玫说,儿科工作的特点要求医生的责任心必须非常强,因为除了疾病本身,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病人,还有庞大的家长团。工作辛苦劳累不算,有时还得不到患儿家长的理解,特别是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医生的要求高,所以一般人不愿意当儿科医生。正因为如此,她在30多年前选择了儿科时就暗下决心,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全身心地为患儿服务,在儿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儿科危重症的抢救、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及新生儿疾病方面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