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 市容一等奖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民们感受的最大变化就是村里变漂亮、变整洁了。记者了解到,云头村在历次全市市容考评中成绩均为优秀,去年还获得全市市容考评一等奖。取得成绩不仅靠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村民意识的转变带来的。
近年来,云头村村干部以治“乱”、治“脏”、治“本”为重点,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整个云头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卫生。在云头村村民中,更是发扬着“垃圾不落地”的美好理念。所谓的“垃圾不落地”,就是垃圾上门收集制度。据悉,云头村配备了垃圾中转站1个,还有9名由村民担任的保洁员,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统一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渐渐地,村民养成“垃圾不落地”的生活习惯。
建村民书院 传文化传统
云头村的武举人故居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亮眼的一笔。据悉,在清朝,云头村出了两位武举人:清嘉庆十五年武举第八名陈国兴和清同治九年武举第六名陈河成。这一片古民居建于清嘉庆时期,现存46座,至今保存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是前中后三落大厝,共99副门窗,可容纳100多人居住。这些古民居屋架为木构造,屋面使用红色仰合瓦,马鞍背、燕尾脊,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
记者走进陈国兴的故居,里面有一间老书房。据说以前长辈们常带孩子来这祈福中状元,后来这成了村里的私塾。如今,修缮过的古民居仍然是村民读书练字的场所,节假日期间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小书房。村里的退休老教师陈重哲、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们也常常在这里教孩子读书练字。通过传统国学、孝道的传承,让更多的孩子见证云头村深厚的传统。
作为文化遗存,武举人故居深受后人敬仰。云头村还在村委成立云头书院,它是全市首个落户的社区书院。村民们茶余饭后,经常聚集在书院和故居中听课、写字,接收更多广阔的知识,感受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