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已经出版一年多了,可以评价优点和缺点了。
散文是大众化的文体,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可谓“易学难工”。两个作家写的散文,内容大多是关于亲情、人物、游记、状物记人。
好的状物散文,在于描绘物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好的记人散文,在于刻画人的生动和形象。两位作者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文章都是有真实情感的记录,对所走过的历程,碰到的人、事、物进行真实的记载,也都从乡愁说开去。
文学记载和史料是有区别的。其中的度把握不好,文学就变成了史料。二位作者的度把握得好,有真实情感在里面,是跟史料区别开来的。
林瑞声的《老房子•新房子》、叶志勇的《温暖的“书房”》,都是真实感悟,真情流露的物的记载。林瑞声把房子写出了味儿来,使散文散发出忧伤、韵味悠长的味道。如果说房子是物、是载体,那么父亲的情感便是散文的升华;叶志勇的《温暖的“书房”》也是一样的道理。成功的散文,不但是记载东西,也要有情感的附着,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是他人的情感。二人对文体技巧的把握是成功的。
刚写散文的人容易只是把事情记叙下来,但情感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打动人的地方就少一些。这是散文大家和普通作者的区别。在描写物的准确性上,二位作者有待提高。一些专有名词,如果读者没有深入研究,就无法理解。但如果用大篇幅去解释这个专有名次,则会让整篇散文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