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高兴:一是回到翔安老家参加品读会很高兴;二是和两位作家渊源已久。因文而识,因文而熟,因文而友。我在新闻界做了二十多年,看到瑞声的新闻报道、副刊都写得很好。叶志勇的工作跟民生接近,在副刊上也写了很多。很高兴大家都没有放弃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现在出了书,开了研讨会更高兴。三是作为翔安人,希望翔安作家协会尽快成立,促进翔安文化事业的繁荣。乐观其成。
关于《如水的日子》:封面跟人的脸面一样。一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感受到翔安的文化特色。两位作者都在翔安工作,工作岗位不一样,但经历相似——都是农民的儿子,都当过老师,都热爱文学,都见证了翔安新区的成立,都用自己的笔墨抒写了熟悉的乐土的建设。文字的特点:短小精悍,没有长篇大论,但语言像其本人一样朴实文化,情感动人,内容深刻。如瑞声父亲,文字的语言凝炼、如诗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叙述,但父亲的形象却能够马上浮现在我们眼前。叶志勇的笔下写得较多的是家人。母爱是人类的天性,表现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个亲吻,一个眼神,千叮呤万嘱咐……都是表达母爱的方式。而在叶志勇笔下,“母亲在那贫穷的年代”,在昏黄的灯光下为家人织毛衣,“用她的双手温暖了一家人”……我在读的时候,感到很遗憾。我们小的时候在农村,妇女们都会织出很暖和的毛衣。现在生活节奏快了,毛衣都用机器织成的,感觉没那么暖了,没有了亲情的味道。
新闻的价值在于真实,散文也是。勤劳、勇敢的新时代的父亲形象、父亲精神给了瑞声很大的影响。虽然他有时候太忙,对我这个老朋友来说有些扫兴,但忙是好事,翔安的建设需要像他这样、像他父亲这样的朴实的建设者精神。书如其人。两位作者都勤奋、实在,热爱家乡、热爱家人。难得他们有闲情逸致来写书。我有时候跟一桌十几个人吃饭,跟他们没话题,因为我不炒股。但我觉得读点书、写点东西也不错。难得两位作者用轻松飘逸的笔调描写乡情,希望继续写,一人再出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