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民俗文化表演。(张天骄 摄)
民俗祈福一夜不眠
经过一整个白天的热闹喧嚣,昨天晚上的后村,依旧灯火通明,宛如白昼。全村的各个角落,都竖起了高高的灯篙。灯篙状似蒙古包,寓意王爷的兵将安营扎寨——“迎王”,就要举行“竖灯篙”仪式。据后村村民郭建居介绍,以前灯篙设置比较简单,上面只挂几盏油灯,白天升旗,晚上升灯。到20世纪70年代便改成电灯,灯杆也换成镀锌管之类的材质。灯篙四周系上五彩的三角旗,有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灯泡绣成“岳”字,或拉成龙形。
人们在灯篙下,唱南音,看电影,高甲戏、歌仔戏、布袋戏也同样吸引四乡八里的游客前来观赏。记者了解到,此举是敬奉岳飞的“贡王”活动中“请王”的方式,灯篙作为“王船”的航标为其导航,藉以召集岳王爷的“军将”前来飨礼。
“请王”后,自然要“送王”。根据安排,今天凌晨五时左右,村民将把造好的“王船”(纸糊的龙舟)放到海滩上点燃送走。“王船”上,王爷、马匹、水手以及樯桅、篙橹等一应俱全,船头则高悬“岳府王爷代天巡狩”的大幅龙旗。
作为闽南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地,后村独特的岳王爷信仰已经造就了当地每年特有的节庆活动。自几年前废除吃吃喝喝、祭祖请神的封建迷信习俗后,后村人用民俗文化节这种方式,减少了浪费,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