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增收
创业带动就业农民收入增幅第一
翔安人民的血脉里,涌动着“不安分”的创业基因。
一个九溪流域的综合整治,催生了厦门东部生态保护及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区,也带来浓烈的商机。在这个生态保护区内,翔安省级农民创业园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的新型农业生态,促进了农渔民顺利转产增收。2014年,翔安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了14519元,增幅位居厦门市首位,成为了“百姓富·生态美”的蜕变典范。
许秀枝是大嶝岛街道双沪社区居民,原来养鱼养虾的她,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收入还不错,日子过得挺富足,象许秀枝这样的居民,在翔安还有很多。去年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蓝图下,翔安以共同缔造为抓手,扶持农渔民创业,家政、裁缝、来料加工等各种企业在大嶝、新店、马巷等镇(街)的转产就业基地遍地开花,去年8027位农渔民实现了转产就业。
创业,是今年翔安民生保障的关键词,《翔安区关于进一步促进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在这块热土上持续“发酵”。
在翔安区“创业者之家”,今年第一季度,该区举办技能培训班21期,培训近千人,其中创业培训班15期,共525人参加。此外,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28笔,发放创业小额贴息贷款87笔786.8万元,而区财政每年新增1亿元用于创业带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