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翔安加快社会转型,百姓安居乐业。(张天骄 摄)
社会转型,在如今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引领下蓬勃发展的翔安区,每天都有新进程。翔安区已经形成的共识是,要加快社会转型,就必须积极探索创新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抓落实的各项工作机制,更好地破解转型发展、农村改革、社会治理、生态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难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台海网(微博)5月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记者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一场关于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务的主题演讲,让翔安区行政中心的大会议室座无虚席。全区300多名领导干部齐聚一堂,聆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杨立茂对社会转型中推进依法治区的解读。这是翔安区举办的领导干部及公务员第一期法治讲堂活动,社会转型成了讲堂上的最重要的关键词。
【创新治理】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面积0.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0户共3009人,近年来,岛上的民事纠纷诉前调解、和解率达到100%,简易程序开庭率100%。这个岛,是翔安的小嶝岛。小嶝“好厝边会所”的成立,让这个小岛成为“无讼岛”。如今,翔安五个镇街112个村居全面推广了“好厝边会所”,将打造出更多的无讼社区。
社会转型如何加快?社会治理如何创新?这是一个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实践的问题。翔安区提出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变等问题上门为上门找问题、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等一系列转变社会治理方式的实践。
出租房实行“星级管理”,在翔安一度成为佳话。翔安马巷派出所和后莲社区想出管理流动人口的“妙招”——学习酒店的评星模式,对出租房实行“星级管理”。出租房分别被评为无星、一星、二星、三星四个级别,星级越高,表明该出租房越适合居住,越受欢迎,“星级”出租户成了警方“眼睛”。越是基层,就越要讲究管理艺术。翔安区通过对村(居)推行星级管理工作制度,至上而下地带动了村民加强自我管理。52岁的老许,白天在田里种红薯,到了晚上,换上迷彩服,跟着社区干部到处巡逻。大嶝街道山头社区每天都能见到这样一群护村队24小时轮流巡逻,在社区干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守护家园行列。护村队也由最初为了防贼,逐渐扩大“业务范围”,几乎成了编外110。在翔安,5个镇(街)、67个村(居)网格化信息平台已完成建设,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村(居)共治,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坚实地构筑起来。
加强普法宣传,推进依法治区,被推上了今年翔安区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点滴汗水营造出的,势必是将来翔安遇事找法、办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