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从前闽南女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刻,是一定要挽脸的。出嫁的当天,在男方来迎接的前一两个小时,新娘就要在闺房里,坐等福命妇人来挽脸,“开脸者”必定是“好命福人”,就是村里子孙满堂、夫妻双全的中老年妇女。
妇女用门牙咬着纱线,两手捻熟地绕了几绕,还没来得及眨眨眼,一个活结就巧妙地打出来了。然后,双手各缠住线的一头,对着被挽脸人的脸部,“挽脸”就这么开始了。她左手虎口呈钳状叉开,拇指、食指、中指把纱线对折交叉处撑开,右手拈着另一头,把纱线张开的口子贴着被挽脸者脸部,三点协调地使力,来回拧着“8”形。纱线翻飞起伏、跌宕腾挪,时而交叉,时而闭合,时而拧动,轻柔处若蝴蝶翩飞,迅捷处恰青龙摆尾……不啻于一场绝佳的手指舞。
两人之间,充满着最大的诚意。新娘把所有头发后拢,把脸都交给她,让她拔出所有污垢苦涩,换来光洁雪白,得到祝福。新娘的心中,除了脸毛起时带来的疼痛,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要出嫁了,即将迎来新的人生,那些混杂在脸上的小细毛,就像污垢一样随线摒除,焕一新;挽完脸,也即意味着,要与朝夕相处的娘家人做告别,未来,她转正”为大人,为人妻、为人母,即将成为一名相夫教子的小媳妇了。
新娘挽脸之后,要用一块红头巾盖上,也不再出闺门,专心等待新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