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会转型
以良好环境留住人
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每天都很热闹,这里达到近百分之百的群众满意率,被外界传为佳话。不久前,该中心新增“多规合一”审批业务受理窗口,利用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同平台,充分发挥“多规合一”统筹功能,提升审批效能。
这样的变化,今年还将在翔安更多的领域发生。翔安区深知,要用环境留住人,就一定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建设,使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为了探索创新更多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翔安区的努力不会停歇。昨天的会议透露,接下来,翔安区将进一步完善抓落实的各项工作机制,更好地破解转型发展、农村改革、社会治理、生态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难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他们计划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按照“把农民组织起来”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人均15平方米集体发展用地开发的机制和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曾经偏远落后的农村,正阔步迈向厦门具有典范意义的新城区。这种深层次的转型,给翔安区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出了崭新的课题。翔安区从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找出了准确的答案——要打造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必须持之以恒地发动老百姓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加强普法宣传,推进依法治区,被推上了今年翔安区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点滴汗水营造出的,势必是将来翔安遇事找法、办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场又一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当前也在翔安区的各个层面迅速铺开。如何引导干部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学习研究,更好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切实提高新常态下推进转型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水平,成了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党的建设,在接下来翔安区的转型发展中同样至关重要——他们将进一步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敢于担当意识、创先争优意识,增强工作的执行力、落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