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打工妹回家创业 盖起楼买了车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黄群治正在指导女工。

■小作坊年产值也能上百万。

  在新圩镇妇联的大力扶持下,6年间,新圩镇云头村的打工妹黄群治通过勤劳的双手,成功办起一家以加工环保袋为主、年产值数百万元的作坊,不仅让自己家“起大厝,买大车”,还解决了当地40多个“4050”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在本月新圩镇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上,她表示,要进一步扩大作坊的规模,带动更多姐妹们就业。

  文/图 厦门网—厦门晚报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李虎平

  【探访】

  边干边聊家长里短 能赚钱还有伴

  黄群治的加工作坊叫“鸿顺鹏包袋”,位于她家门口的一个简易铁棚里。日前,记者前去探访,看到里面有十多个女工,正在一台台电缝纫机前忙碌着。谈笑风生间,一个个漂亮的环保袋在她们手上成形。

  身为老板,黄群治也不闲着,一会给入门晚的女工指导技术,一会又蹲下来帮忙叠袋子、打下手,一点没有老板的架子。而她的先生则将一袋袋加工好的袋子搬到货车上。

  工作忙碌,但是女工们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手头的活丝毫不会影响到她们聊天:谁家女儿嫁了个好人家,谁家媳妇生了个大胖儿子,谁家儿子找到一个好工作……家长里短成为了她们工作的最好调剂。

  “她们都爱来我这工作,因为这里比较有伴。”黄群治说,这里的女工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基本上都要带孙子,没办法外出打工,但又想赚点钱补贴家用,所以到她这里工作,再适合不过了。一来有活干有人聊天,二来到了饭点,又能去接孩子放学,然后回家做饭,可谓家庭工作两不误。

  除了在作坊里工作的十多个女工,还有二三十个女工选择把袋子带回家去加工,等交货日期到了,她们再统一把袋子送过来。家里临时有个事,只需打个电话跟黄群治请个假,比较灵活机动。

  【起步】

  参加电裁缝机培训 得到妇联贴息贷款

■黄群治正在帮女工们打下手

  “要不是有新圩镇妇联的支持,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黄群治颇为感慨。据介绍,她娘家在新圩社区,31岁才嫁到云头。当时夫家的经济条件一般,一大家子挤在一间老房子里。两个孩子出生后,他们只好在附近弄了一个临时搭盖,这才解决住的问题。

  此前,她没有什么技能,只能到外面工厂打工,不仅不着家,收入也不多。有了孩子以后,她不想再重复以前的生活,但自己能做什么?

  2008年,新圩镇妇联举办了第一届缝纫机培训。她在朋友的鼓励下,报名参与了培训,与一二十个来自全镇的妇女,一同学习这种有别于传统缝纫的新机器。黄群治说,她当时看到这种机器,连要在哪里穿线都不知道。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她一步步地学,最后终于顺利拿到证书。

  有了证书,该如何运用这一技能呢?在朋友的建议下,黄群治尝试着去找外贸公司接单,并在新圩镇妇联提供的6万元贴息贷款的支持下,买来四台裁缝机放到家里,然后召集了几个同样参与过培训的姐妹一同在家门口开始创业。  

  【成功】

  不断摸索步入正轨年产值达数百万元

  刚起步总是最艰辛的时期。因培训和实际操作有点差异,尽管她们天天干到凌晨一两点,但还是超出了交货时间,而且抽检不合格,需要返工。无奈,她只好雇车又拉回来,缝制到合格为止。扣除掉各种成本,不赚反亏。

  “交学费”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左右,黄群治终于摸清了“门道”,越做越上手,除了准时,还能保质保量地交工,甚至有余力再加量。在她的带动下,不仅云头的妇女,包括古宅、马塘、新圩等社区的妇女们都有意愿加入她的作坊,这也促使她进一步拓展规模。

  这一次,新圩镇妇联再次帮了她的忙,给她提供了10万元创业贷款,帮她建成了小厂房,还带她去参加项目推介会,这使得黄群治的创业之路步入正轨。工人越来越多,她也新添了20多台的新机器。

  如今,黄群治的作坊已经吸纳了40多个妇女,每月代加工环保袋多达10万多个,年产值数百万元。而黄群治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盖起了三层洋房,还买了两辆货车,原来四处跑运输的老公,现在则专门帮她拉货。

  随着规模越做越大,黄群治目前的厂房面积已经满足不了业务的剧增以及妇女们的就业热情,因此,黄群治最近正在考虑将家门口的另外一个空地,申请再建厂房。  

  【链接】

  妇联积极服务就业创业 为妇女解决创业的资金

  黄群治只是新圩镇众多妇女创业代表之一。据了解,近年来,新圩镇以创建“平安家庭”为目标任务,认真做好妇女工作。妇联积极落实区十五大保障措施,服务妇女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妇女收入。

  以去年为例,新圩镇妇联就组织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及创业培训等共6期200人次,为妇女就业提供技术服务。另外,还提供资金帮助,共为20名妇女提供小额贴息贷款232万元,为妇女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黄群治一样的妇女创业代表。

  通过这些努力,新圩镇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平安家庭”覆盖率已达到93.5%,“平安家庭”示范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0%。全镇共涌现出全国“平安家庭”家庭示范户1户、市级“平安家庭”标兵户13户,区级“平安家庭”示范户45户,镇级“平安家庭”户798户,对推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与潮水“赛跑” 深夜出海收割牡蛎 翔安琼头牡蛎正值收成季

■琼头村渔民正在收割牡蛎。   ▲渔船满载而归。   清洗和分离牡蛎。   渔船从挂满牡蛎的竹竿中间驶过。   台海网1月2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慷慨的大海从不吝啬为人类提供美味的食物,这不,经过夏、秋两季海水的滋养,厦门本地肥美的牡蛎已经开始收成并被端上餐桌。20日,...

翔安4项专利项目获厦门市专利奖 翔安获奖数最多一次

台海网1月2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日前,记者从翔安区经信局了解到,翔安4家企业申报的4项专利项目获第六届厦门市专利奖,这也是翔安区在厦门市专利奖上获奖数最多的一次。   此次翔安获奖的4个项目,包括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具体获奖项目为: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用超微磁颗粒分离纯化生物靶物质的方法”获一等奖;麦克奥迪实...

翔安拟新建两条城市次干路 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

台海网1月1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记者从市环保局网站获悉,翔安大道与324国道交叉口南侧地块拟新建一项市政配套工程――翔安黎安居住区周边市政配套一期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含2条城市次干路、2条城市支路、1处排洪渠以及1座污水泵站等。该项目总投资为7971万元,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目前正在进行环评受理公示。   根据公示文件,拟新建的2条城市次...

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上路 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翔安投用一批纯电动公交车。   台海网1月1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上午,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上路啦!第一次在翔安体验纯电动公交车,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首批纯电动公交车将投放哪些路线?翔安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洪清滨告诉记者,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有25辆,车身...

一颗火龙果,活了一个村 ——厦门市翔安区以党建引领特色农业发展

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从厦门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长为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每户农户一年增收上万元。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大宅村的蜕变,背后究竟有什么独特的能量?   大宅村拥有占地1200余亩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约3000万元,每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99%的村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有火龙果种植能手。在翔安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