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全力打造的集“总部、营销展示、物流、研发和投资”于一体的中小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翔安企业总部会馆。(朱毅力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黄培真
用一部手机,就能为远在天边的患者提供精确的诊断。昨天下午,一项名为“智能舌诊”的新项目亮相海西明珠(翔安)电商园内举办的技术交流会,这种特殊的移动客户端,可结合中西医传统理论,实现对病人的远程会诊。而技术的“主人”,已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国内首家在Q板登陆的互联网舌诊企业。
如今,类似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正越来越多地落户翔安。在信息化、大数据日益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背景下,翔安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全市构建“5+3+10”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分析,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产业集群布局、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引导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新办法,勇于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径,营造新的竞争优势。
【完善配套】
引进带动效应强的项目
2014年,全区工业固投(含火炬)累计完成87.27亿元,占全区固投的34.49%。其中,区属工业项目完成固投28.7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22.23亿元的129.46%,超额完成6.55亿元。新近出炉的这项统计数据,把一年来翔安区的工业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围绕火炬(翔安)产业区产业链和龙头项目,依托1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三大经济总部基地、翔安工业集中区等招商载体,以产业规划、投资强度、税收贡献、技术含量为评判标准,大力推进“高附加值、高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和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写入了新一年翔安区的工业发展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翔安区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区域,以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台企100强、港(澳)企100强、央企、上市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和福建(厦门)籍在外商人为重点对象开展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
当然,继续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新一年摆在翔安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按照计划,他们将尽快完成工业园区已建路网、绿化景观等配套工程的提升改造,推动市头、内厝、银鹭等工业集中区8条主要配套道路的建设,推进海翔工贸城二期、加气混凝土项目和东寮一期的场平工程,启动厦大科技园启动区市政配套工程等。
【明确定位】
总部经济初露端倪
现在路过翔安大道的司机,都会瞥见一处充满闽南神韵的办公楼群。作为翔安区践行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全力打造的集“总部、营销展示、物流、研发和投资”于一体的中小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翔安企业总部会馆,位于翔安大道西侧,北起内垵大道,南至海翔大道。
曾经的旷野矗立起了栋栋高楼,红砖古厝、亭台楼阁伴其左右。风味独具的闽南建筑风格,成了这里的最大的亮色。
培育翔安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翔安区打造企业总部会馆,瞄准的是这样一个目标。与其他一些地区“总部经济”不同的是,翔安将采用差异化项目定位,主要引进发展建设“总部、营销、结算、展示、物流、研发和投资”等总部中心。目前,项目一期已引进28家企业总部入驻。
随着桩基工程的进场施工,翔安企业总部会馆二期统建区又开始强力吸引着外界的眼光。据称,项目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主体封顶。
【调整思路】
拉动产业集群发展
2015年翔安区的经济增长,招商引资,仍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今年,该区的招商重点,将落在新城启动区的住宅、商业和办公项目,翔安企业总部会馆二期,翔安工业区和银鹭、市头、内厝工业集中区等。
一条新的招商思路,也在快速形成。翔安区将寻找那些真正有投资意愿、真正有潜力的优秀项目和行业龙头,通过项目质量的提升,形成一批示范工程,为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循着这条思路,他们的计划是,发挥区位、交通、文教、空间和东部市级中心等优势,筹划一批翔安特有的招商项目;依托火炬(翔安)产业区,引进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依托企业总部会馆、马塘山商务会馆和新城CBD,引进一批企业总部项目;依托东部市级中心、南部新城建设,生成一批满足群众现代生活、消费需求的服务业项目;依托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翔安国际机场和航空城建设,包装一批航空产业、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电商物流等方面的项目;依托小城镇示范区和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开发一批乡村健康、休闲、旅游等项目。
所有这些,将一条条日渐完善的产业链拉长在翔安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打造产业集群,新一年该区招商引资的目光,已经重点锁定在这些链条上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