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年 零投诉
在户籍窗口工作八年期间,朱淑娟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民警察不一定都要走上一线打击犯罪,每个人岗位分工不同,即使是为群众做了很小的一件事,也能体现一位普通民警的价值。
熟悉公安工作的人都知道,户籍管理工作不仅繁琐复杂,而且枯燥无味。民警常常一整天都要在电脑前面对密密麻麻的表格,为群众办理户籍的迁入、迁出或是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等等。有时候还可能遇到一些让人不太愉快的小插曲:有时群众把材料向窗口一扔,不管不顾就要你给他办好;有时替群众翻找户口底册,翻遍了档案也未必能有一个满意答复……每当面对刁难、责问、质疑,朱淑娟始终保持耐心,认真地为群众解答难题,她还说:“人都是有火气的,老百姓发了火,我们可不能再火上浇油。”
带着这样的心态,朱淑娟保持着八年“零投诉”的记录。
用心做好 分内事
朱淑娟常说:“村民一年中难得到派出所办一次事,对待来所办事的群众,我都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让每位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是我最大的心愿”。
2012年10月,锄山村村民陈东石到派出所要办理身份证,由于和妻子离婚二十多年,养子又不认他,老人一直孤身在外漂泊没有身份证,也错过办理二代身份证。了解情况后,朱淑娟到锄山村帮老人拿到了户口本,又通过查阅档案、询问村干部,联系其在同安区的女儿证实老人身份,最后为其补办了二代身份证,并送到老人女儿家里。看着朱淑娟为其父亲户口的事忙碌多日,陈东石的女儿十分感动:“一张身份证不仅关系到父亲的户口,还涉及到他办理社会保险等事项,对我们一家来说太重要了,你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民警!”
面对群众诚挚的感谢,朱淑娟害羞地说:“不用谢!为群众办事,这是我们警察分内的事”。
用爱经营 幸福家
在民警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警察半个家,两个警察没有家。这句话虽带有调侃的味道,但也道出了警察、特别是双警家庭的艰辛。对此,朱淑娟深有体会:她的丈夫王经航现为翔安分局重案中队的一名刑警,工作时间无规律,夫妻双方一直是聚少离多。
朱淑娟的家在同安,距离内厝派出所有二十公里的路程,为了不耽误丈夫工作,朱淑娟每天在天没亮就起床做饭,喂完孩子交给婆婆后就立即赶到单位。为了时刻以充足的精力服务前来窗口办理业务的群众,她随身携带一瓶“风油精”,感到疲劳时就擦在太阳穴上提提神。
也有人问过朱淑娟:“你们夫妻都是警察,都顾不上家,感情还这么好,你们是怎么处理家庭关系的?”朱淑娟笑着说:“在生活中,我和老公有着更多的理解和默契,他一有空就帮着做家务和照顾孩子,而每当我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就会给他更多的关心,我们共同用爱和包容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港湾。”(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通讯员 梁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