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1月22日讯 (厦门晚报文/图 记者 黄文水 通讯员 周婷)留住久远的乡音,记录正港的同安腔。昨天,7位同安方言发音人开始在同安电视台录音录像,由同安区教育局主办、集美大学和本报承办的“寻找正港同安腔,同安区招募遴选发音人”行动,进入了最后的有声数据采集整理保存阶段。
昨天上午,在同安电视台播音室,女发音人林银花坐在话筒前,声情并茂地用方言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发音人进行有声数据采集的“规定动作”。对发音人而言,还有“自选动作”,林银花讲述,她专门准备了《送顺风》和《脱草鞋》两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送顺风”民俗,即古时为漂洋过海去南洋谋生的人临行时所做的准备。“脱草鞋”则是到南洋谋生的华侨,回乡探亲时,家乡人要为其做“脱草鞋”的礼数。
男发音人陈坤红的工作量特别大,采集有声数据的过程中,需完成1000个单字音,1400个词汇,50个句子。录音录像时,他同样需要讲故事,自选了《同安人名趣谈》和《过年和分年》故事。
“今天正式开始录音录像阶段,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同安调查点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曼君说,录音录像前,遴选出的7位同安发音人进行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话语等方面的大量训练,历时三个多月。她说,春节前将完成数据采集,3月报送省语委办,4月专家验收,5月将迎来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