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铭
【展望·2015】
优先保障省市
重点项目建设
2015年翔安区工作计划已经摆上案头。陈飞铭表示,新一年,翔安区要主动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坚持产业优先、生态优先、民生优先,突出新城建设、突出机制创新、突出对台融合。
翔安区将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着重做好东部市级中心启动区土地收储以及翔安机场海域退养及吹填造地,同时充实完善翔安新城2.6平方公里起步区,加快推进新城核心区建设及市政配套完善。而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区将重点突破滨海东大道、海翔大道等跨区道路拆迁瓶颈,加快建设翔安大道跨线桥互通工程,完善新城核心区“五纵五横”、翔安东路等区内主干路网。
厦门网—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
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翔安区各大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却还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翔安区区长陈飞铭看来,在新的一年里,翔安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区转型、社会转型,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为建成“美丽厦门·典范翔安”打好基础。
“优一壮二强三” 促进产业提速增效
一个又一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快速推进, 带动翔安区全面合理的产业布局态势,支撑起了翔安新区科学跨越发展的“大梁”。解读2014年翔安经济的“快”,人们不难发现重大项目这一引擎。
陈飞铭介绍,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指引,翔安区创新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力破解制约因素,项目建设实现提速增效。电气硝子等76个新项目顺利动建,天马微等55个项目竣工或投产,翔安机场造地工程、ABB工业园、725所顺利完成年度计划,21个新城中央商务区项目加快推进,50个省市重点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困扰翔安南路等项目多年的征拆问题得到突破。
“优一壮二强三”的思路,持续牵引着翔安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过去的一年,该区重点围绕光电、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等领域,积极打造千亿产业链,力促天马微电子二期、电气硝子、725所、润晶光电等加快建设,确保ABB工业园、联电项目用地按期交付。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大力提升马巷、新店等传统商圈,推动新城CBD加快建设,打造海西国际商贸物流城、海峡现代城等新兴商圈。
民生优先理念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累计发放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贴息约6340万元,新增参保3823人;累计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约4700万元,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约2340万元;46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2%——这一系列数字所诠释的,正是翔安区将其推上极为重要地位的民生保障工作。
特别是围绕着被征地农民与海域退养渔民的转产就业难题,翔安一直在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该区共转移农渔民8027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我们要继续推进沿海33个村(居)转产就业工作,并结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同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20个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基建项目建设,深化合作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陈飞铭的理念中,加快民生保障转型升级,就是要为经济发展凝聚民心民力。
“百姓富、生态美”同样也是陈飞铭频频提及的词语。据介绍,翔安区一定会严守201.58平方公里生态控制线,合理细化生态控制区功能布局,在确保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基础上,适度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当然,加快新店镇沙美社区等18个“美丽乡村”建设,也是翔安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