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翔安,一个共识在领导干部中迅速达成——翔安区必须立足厦门市委市政府对翔安提出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定位,继续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稳步推进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和翔安区“十大行动”计划,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翔安山清水秀、天蓝海碧,生态环境良好,这是发展的优势所在。”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说,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载体,以“收入倍增行动”“生态优美行动”为抓手,翔安区正结合实际,着力创机制、建试点、惠民生,不断提高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奋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突出发展重点 做强产业优势
新年新气象。新近出炉的一组靓丽的统计数据显示,翔安区的产业发展摆在了未来厦门全市相当重要的位置。
去年,翔安的GDP、规上工业产值、居民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增速预计会居全市第一。依据今年预期目标,翔安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可比价)增长2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区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和1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左右。
新常态下,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将成为翔安今年经济工作的必然选择。未来,翔安将大力支持火炬(翔安)产业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开发,加快推进翔安工业集中区、新城中央商务区、海西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做好厦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启动区、企业总部会馆二三期等载体用地保障,增强载体功能和集聚效应,拓展提升产业发展平台。
翔安区还将全力保障725所、中联重科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推动天马微尽快达产,加快产业链整合延伸,并在强化选商引资,大力引进优质项目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做强一批产业集群。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百姓收入
在建设“美丽厦门·典范翔安”的热潮中,翔安区在呵护好美丽生态环境的同时,集社会各界之力引弓开弦,坚定地指向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据统计,2014年翔安区预计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0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增长11%,增速都位居全市第一。
今天,“生态”这一闪光印迹遍布翔安的土地上。舞动着“生态兴区 绿色发展”的大旗,翔安走的是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绿色发展之路。
时值深冬时节,翔安香山郊野公园却一派郁郁葱葱。结合了周边山体特征,翔安区推动实施了生态恢复工程,营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石蹬道、块石山路等多种休闲步道,亭台轩榭、香炉广场等成了这里的独特景观……
为迅速推进落实“多规合一”,翔安区积极响应全市统一部署,坚持一张图纸管到底,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坚决不予审批生态控制线内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严守生态红线。划定功能区,引导各镇(街)发挥差异化发展优势,形成“产城一体、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城市功能布局。翔安区还大力推进绿道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香山生态恢复建设和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大嶝海域生态治理和清淤整治,改造下潭尾湿地公园补种红树林,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维护城乡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翔安区还建立起“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鼓励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目前首批100多个“以奖代补”项目竣工或完成。通过“以奖代补”模式,广大群众踊跃投劳投工、认捐认养,新圩云头等15个富美乡村的村(居)设施和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